热搜词

必威下载app-提升城市通勤效率,背街小巷如何治堵?

来源:网络 2021-04-15
提升城市通勤效率,背街小巷如何治堵?

成都夜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如果说城市主干道是“动脉血管”,那么延伸在城市细枝末节的背街小巷则是“毛细血管”,二者都关系着一座城市的生活品质。

但往往,这些背街小巷是早晚高峰的堵点,也是社区居民停车难的心病所在。

2021年伊始,成都推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是其中之一。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成都五里墩支路,看到了这座城市针对“毛细血管”的治堵诚意。

治堵经验:挖掘停车位、道路单循环

五里墩支路,所属成都金牛区奥林片区,是典型的老城社区,路窄、人密,商铺多、车也多。这里一直存在居民停车位紧张和道路拥堵的问题。

尤其是晚饭时间,晚高峰车流量大,居民也在陆续回家,还有前来吃饭的市民。道路本来只有6、7米宽,边上停着一排车,剩下的空间还要供双向通行,顿时水泄不通。既在造堵,又在被堵,仿佛进入一个“死循环”。

“其实要解决片区交通治理难题,主要就是解决两件事,‘行得畅’和‘停得下’。”成都市交警二分局办公室副主任齐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奥林片区曾经常常接到市民投诉交通问题,多为乱停放严重,居民停车难等状况。

找准病因,靶向治疗,综合施策。片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出“治堵药方”,用社区交通综合治理的理念“根治顽疾”。

“我们花了近半年时间,进行大量调研走访,掌握了片区停车资源和道路情况。”据齐波介绍,这个片区共有中小街道8条,道路基本为双向通行,但最宽的道路只有一条——14米的营康西路,其余道路路宽都在7米及以下。整个片区院落内部有停车泊位3183个,占道停车位43个,共计3226个车位可供社会车辆停放,停车缺口为676个。

统筹车位数量、改变道路通行方式,双管齐下。齐波介绍,一方面成都交警根据路网功能和分布,实行顺时针单向循环,为单侧停车腾出空间,规划增设单侧占道停车泊位,让泊车位缺口得到补充。同时,没有车辆乱停乱放,也不再需要在狭窄的空间内双向错车,整个奥林片区的交通拥堵指数一下从2.25降至1.05,片区交通事故的周报警量也同比下降75.2%。另一方面,片区内奥林体育中心夜间空出停车位,通过向居民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错时停放、共享停车,整个片区停车位的缺口又被补齐了一大半。

“我市一些社区老旧小区较多,‘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不仅事关出行,更是群众非常关注的民生问题,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市公安交管局秩序处副处长周伟潮表示,成都将推广“奥林片区经验”。

通勤效率:平均耗时由39分钟缩至35分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月18日召开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后,成都相关部门就启动了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成都市住建局城建处副处长蒋毅宇对成都市的通勤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目前中心城区平均通勤距离9.1公里、平均通勤时间39分钟。”蒋毅宇表示,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职住分离明显,比如高新南区就业密度非常高,“5+1”区域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不匹配,长距离通勤占比较高;二是机动化出行占比较高,尤其是小汽车出行占比超过30%,造成城市干道拥堵加剧;三是轨道交通与公交、慢行换乘接驳体系融合不足,轨道两端接驳用时占“门到门”全程通勤用时的42%,降低了轨道交通通勤的效率;四是常规公交通行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公交专用道、公交港湾站设置未成体系,道路交叉口常规公交缺乏信号优先等措施。

“对于先发城市的先进经验,本次在我们的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均有学习借鉴,总结起来我们实施了六大行动,分别是职住平衡促进行动、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公共交通提质行动、交通治理优化行动、通勤场景营造行动和交通政策引导行动。”据介绍,在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实施完成后,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平均通勤时间将缩短至35分钟,平均通勤距离将控制在10公里范围内,通勤出行的绿色交通分担率将超过70%,让单调乏味的通勤变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场景体验,让市民可在“回家的路”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成都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建新表示,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由成都市各相关部门、相关区(市)县共同协作,按照已明确的5年目标分步推进,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刚性的目标考核。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