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33102021-04-21 13:38:26.0实习生 毛婉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红四代”希望当兵报效祖国美女,女孩,婚纱,连衣裙,街道268344时政
http://img.cyol.com/img/news/https://pic.cyol.com/img/20210421/img_96ced2d0e3e30bc855e82859a19262e959_c.jpg/enpproperty-->
“红四代”希望当兵报效祖国
作者:实习生 毛婉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遵义4月21日电(实习生 毛婉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在风景秀美的遵义市凤凰山公园内,有着一面镌刻着近1400位红军烈士名字的墙,年纪最小的烈士年仅13岁。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英勇上阵,舍生忘死。
“我自己也是母亲,所以深有体会。在那样的烽火岁月,13岁就有了清晰的理想信念,这是特别打动我的。”孔霞说。她是遵义市的一名义务红色宣讲员,也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孔宪权的孙女。过去的七年,她坚持做红色义务宣讲,并亲赴遵义会议会址、学校等地,将红军长征的故事讲给游客和学生听。
老红军孙女孔霞(毛婉怡/摄)
1911年,孔霞的爷爷孔宪权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21年后,他经黄克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枪林弹雨中,孔宪权坚持革命理想,曾因作战勇敢、表现优异而被提升为彭德怀的传令排长。在1935年2月的娄山关战斗中,孔宪权左腿胯骨不幸中弹,6发机枪子弹穿入他的身体。他因伤势过重无法继续随大部队前进,只好留在贵州。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孔宪权只能躺在一块门板上养伤,就这样躺了二十个月,“门板都磕出了印”。下地后,他发现自己落下残疾,左腿比右腿短了近十公分……
新中国成立后,流落乡间的孔宪权才在机缘巧合之下恢复了同组织的联系。他写信给自己的老首长,希望为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1952年,孔宪权开始参与筹建遵义会议纪念馆。建馆期间,他翻山越岭收集红色文物,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纪念馆建成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工作繁忙时,他就和工作人员睡在单位的平房里,他的夫人在纪念馆的后花园种了许多瓜果蔬菜送给工作人员。在60年代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后花园的南瓜和蔬菜一度成为大家的口粮。
孔霞回忆,爷爷孔宪权是离休干部,他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对他来说,拿药是一件很方便的事,但孔霞家的药柜却一直都上着锁,“爷爷怕我们占公家的便宜”。她记得:“小的时候,爷爷也会有意识地培养我们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习惯,桌上不能留一粒米,只因爷爷认为’一滴汗水换不了一粒粮’。”
孔霞还说,当时家里虽然不宽裕,但爷爷仍时常接济贫困的乡亲。
爷爷的革命经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家里人,孔霞的父亲1965年高中毕业后便前往云南某部队服役。孔霞有时觉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她的母亲曾在部队当过教师,她的先生也曾是位军人。孔霞的儿子今年22岁,这个
“红四代”也希望当兵报效祖国、传递革命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