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久九关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慈善援助项目”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召开启动会,将面向全国确诊为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药品援助方式帮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项目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和红棉公益基金会主办,北京圆心科技集团和思派健康科技支持,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无偿提供援助药品甘露特钠胶囊(九期一)。符合相应申请条件的患者经审核入组,遵医嘱自行使用24盒(6个月用量)九期一治疗后,所有资料经基金会审核通过,最多为其支持12盒(3个月用量)九期一,分3次进行援助,可前往全国圆心大药房和思派大药房指定门店领取。
专家呼吁:长期用药、规范治疗、门诊下沉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种不可逆的,隐袭起病、呈渐进式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世卫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显示,全世界痴呆症患者已达5000万,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至1.52亿,其中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已达983万。患者数量还在呈上升趋势。
阿尔茨海默病按疾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恶化,最终发展为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因此,如果不接受长期规范化的治疗,患者最终会逐步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乃至于丧失生命。然而公众对疾病认知有限,《2019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85%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认为老人记忆下降是自然衰老过程,没有必要治疗而延迟就诊。
“及早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不管是我们国家的卫健委还是2018年痴呆认知障碍指南中都提出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本次慈善援助项目专家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医师王涛先生指出。
对此,王涛呼吁,根据整体的策略还有规划,公众需要提升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和积极预防和干预,坚持长期治疗,长期用药规范治疗,定期做MMSE量表进行评估,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刚先生也提出:“任何一种疾病的早期诊断都必须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假如这些老人能够更早到门诊来,包括九期一在内的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因此阿尔茨海默的防控关口一定要前移,三级医院的老年科、精神科、神经内科等门诊应该下沉到社区卫生中心,主动在社区发现这些出现记忆力偏差的问题。”
九期一纳入援助方案,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2018年4月发表的《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疾病负担的重新评估》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每人每年要花费13万元,以此推算,预计到2050年我国在阿尔茨海默病支出的总费用可能会飙升至1.89万亿美元。一旦患病,患者家庭将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
与经济负担相伴的,是患者治疗信心的不足。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在临床方面被认为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很长时间以来,常用的治疗药物仅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无法延缓以及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患者的认知功能仍逐步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信心。《2019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91.52%的家庭期待有更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更有效的药物。
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是历时22年研发成功的中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创新药,是全球首个靶向脑肠轴机制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并已于2019年11月2日正式获批,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填补了全球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本次慈善项目在援助方案设计上,参考专家委员会意见,基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原则,将九期一纳入此次项目援助药品。根据该药物Ⅲ期临床研究主要疗效指标,九期一可以在36周的观察期内持续平稳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在36周改善显著,与安慰剂组相比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评分改善2.54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