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决定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为香港特区管治实践和政治生态拨乱反正,受到香港主流民意的拥护,有组织举办的签名行动收集到约238万个签名,支持人大决定;但亦有人认为,人大决定“收窄民主派的政治参与空间”,“泛民”及其支持者陷入迷失迷惘,对未来不知所措。事实上,中央为“治港者”划出明确底线:只要不危害国家安全、不破坏国家根本制度、不勾连外部势力、不“揽炒”香港,就不会被排斥在政治参与之外。中央强调“爱国者治港”绝非搞“清一色”,正是提醒“泛民”正确把握前路所在。“泛民”只要看清底线、深刻反省、知所行止,守住爱国者的基本底线,真诚尊重国家,以真材实料参政议政,政治参与空间只会比以往更大。
回归以来,香港的民主政制在“一国两制”下持续向前推进,中央对自称“泛民”的反对派参政的态度相当包容,更为香港落实普选制定过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可惜反对派不珍惜中央的诚意和善意,不仅一手摧毁循序渐进发展民主的机会,而且利用选举制度漏洞,在议会拉布滥权、瘫痪管治,后发展到纵“独”煽暴,勾结外部势力,企图夺取香港管治权、危害国家安全。在此形势下,中央不得不出手主导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真正落实“爱国者治港”,重塑香港的政治、管治生态,引导香港“一国两制”实践重回正轨。
对于人大“311决定”为“爱国者治港”提供制度保障、令反中乱港者出局,近年与激进揽炒派深度交融的“泛民”及“和理非”一片惶惑,担心未来“泛民”参政机会渺茫,“和理非”的议政空间也将丧失。其实这是一种毫无自我反省的政治判断作祟,事实绝非如“泛民”的臆测。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早前的讲话,对“爱国者”提出三个标准:爱国者必然真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爱国者必然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爱国者必然全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夏宝龙特别指出,“我们强调‘爱国者治港’,绝不是要搞‘清一色’。”
国务院港澳办常务副主任张晓明也指出,“爱国者治港”有两个政策界限,一是不爱国的人不能进入香港政权管治架构,不等于他们不能在香港正常工作和生活;二是把不爱国的人特别是反中乱港分子排除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管治架构之外,不等于说把所有的反对派或者范围更广一点的“泛民主派”全部排斥在管治架构之外,因为反中乱港分子和反对派特别是“泛民主派”是不能简单画等号的,反对派特别是“泛民主派”里面也有爱国者,他们将来仍然可以依法参选、依法当选。
体会中央主管港澳事务领导的表述,“泛民”应该明白,中央明确划出底线,参与香港治理的人需秉持爱国爱港立场,与反中乱港势力划清界限;完善后的选举制度一定会有“泛民”参与香港治理的通道和空间,“泛民”只要守住爱国者的基本底线,不瘫痪施政、不揽炒香港,不违反香港国安法,不勾连外部势力,不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一定可以依法参选、有机会依法当选。
关键的问题是,“泛民”必须回归真正的“和理非”,与“港独”、暴力、外部势力彻底切割,不能再以“为反而反”、以无底线的激进政治操弄换取政治资本。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形容,在新的选举制度下,香港的多元文化依然存在,议席数目增加,亦令参政议政空间会得以提升,日后参选人要争取选民支持,不再靠激烈抗争行为或做“政治骚”,而是靠实在成绩。这语重心长的提点告诉“泛民”,只要认真反省、纠正过往走偏的作为,以爱国者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拿出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治港建议,展示令人信服的治理能力,真正做到是其是非其非,何愁没有参政出路和政治空间?
来源: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