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通常被称为“城市之肺”,而它又赋予了生态农业别样的光景,绿色而又广阔。在济西湿地公园的南部就有这样一个“风水宝地”,那里的蔬菜常年呼吸着新鲜而又湿润的空气,为探寻在城市“心肺”中健康长大的蔬菜,记者来到了济西湿地生态农场。
与湿地“握手”,供济南需求
成千上百万的蔬菜订单从这里“飞”走
打包、过秤、搬运、装车……还未走入济西湿地农场的大门,就听到了阵阵轰隆隆,放眼望去,一排排“菜篮子”直通车有序排列,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忙着称重、有的忙着封箱,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现场好不热闹。
走近这偌大的仓储区,记者便感受到农场的繁忙。济西湿地农场负责线上销售的副总王璐璐非常淡定地告诉记者,这番热闹便是农场仓储区的往常。“临近春节那段时间,我们的线上订单就达到了800多万,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我们每天都是现摘现发”。
“我们农场虽然占地有2025亩,44个保温大棚,308个弓棚,但架不住订单量大、蔬菜仍是供不应求”,王璐璐说道。据了解,济西湿地农场“承包”了大部分济南市民的蔬菜供应,但这园区里的蔬菜供应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们与417家基地进行了合作,农场提供种苗、技术指导、进行蔬菜管理和回收,不仅确保了蔬菜品质,还保证了蔬菜充足的供应量,让市民在家门口买到实惠菜、放心菜。
除此之外,为了让济南周边甚至省内其他地方的市民都能吃上这城市“心肺”中长大的蔬菜,济西农场一贯采用“当天采,当天配送”的原则,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安全,不断探索打造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模式。
土地里“种”出来的非遗
引进西红柿优秀基因,成就好“柿”途
“韭为邻所盗,随闻香而至获之”,这“香”便是指的韭菜香,其栽培方式独特,色、香、味、形俱佳,素有“千里香”之美称。从明末清初开始,济南西郊的这片土地上就种着这一“娇滴滴”的韭菜品种,阳畦栽培、冬春供应,太阳升起之时将这“被子”掀起,吸收光照;太阳下山之时,便给其盖上“被子”保温,故名“西郊盖韭”。
但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西郊盖韭在市面上是越来越少。为了恢复盖韭这一非遗历史特色品牌,济西农场从2016年起开始进行保护性种植开发,聘请非遗继承人进行培育指导和种植,成为济南唯一一处种植西郊盖韭的地方。不仅如此,早在2012年,“西郊盖韭”栽培技艺就已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传承这西郊盖韭外,济西农场还不断挖掘和引进蔬菜新品种,“沙柳”牌西红柿便是如此。“你不用洗,咱这里的西红柿没打药,你跟褂袖儿上擦擦直接吃就行了”,带我们走进大棚的农场副总李拥军跟记者说道。
“个头不是很大,咬上一口,沙瓤绵软、酸甜中带着独特的清香。”李拥军告诉记者,这一品种是从威海市文登区的一个小镇引进而来,口感是出了名的好。虽比普通西红柿价格稍高,但口口相传、供不应求,成为不少人争相购买的必选农产品。
同是农场“收菜”人
在城市“农耕”,便是向往的生活
在坐着观光车游览整个生态农场的时候,记者看到了许多大棚的门口有着“XX小学”的提示牌,李拥军告诉记者,每年都有许多周边的学校来农场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现在的孩子对土地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很多小学都在农场开展了劳动实践课程。”据李拥军介绍,与农场合作的学校都会认领大棚,可以在棚里种各种蔬菜。来这儿的小朋友就会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拔草、种植、采摘都在劳动实践课上自己完成,农场负责施肥、浇水等日常的维护,让小朋友们真切地体验到劳动之乐,更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除此之外,济西农场还开展了“一天1块钱,还你1分田”的活动。每天只需1块钱,就可以划分1块土地,让生活在城市之中,却对土地有着深切怀念的人重回土地,种自己的放心菜,真真切切体验一把“农场主”的快乐。
采访手记:
春暖花开之际,置身于济西湿地生态农场,伴着生态、绿色而又广阔的农业田园风光,远离城市的喧嚣,体验着新型智慧农业的乐趣,这正是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让湿地农业有更好的诠释。
原标题:供应20万济南市民餐桌的菜篮子,“藏”在白鹭成群的湿地里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