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期,生态环境部检查河北唐山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落实情况时发现,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晓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绿创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伙同排污企业进行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相关涉案人员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侦办中。(据3月25日人民网)
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既关乎科学决策,也指导着日常管理。在环境监测数据上造假,自欺欺人,误导公众,会让整个环保监测体系形同虚设,更可能直接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是非常恶劣的违法行为。
自2015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地对于环保监控数据造假的打击一直处于“高压态势”。引发全国关注的,西安环境监测造假案、临汾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涉事人员多数均被刑事处理,其中包括地方环保部门的公职人员,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和震慑力,彰显了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的治理决心。
但即便如此,为何仍有企业贼心不死、顶风作案?从此次的这起案件可以看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部分监测设备、服务的提供商,监守自盗,暗度陈仓,与排污企业沆瀣一气。这一案件的侦办,也映射出环境执法技术的进步,证明当下的监管系统,已经具备了以火眼金睛识破奇技淫巧的本领,消灭排污企业的侥幸心理,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
此次造假之举,是在生态环境部检查中被发现的,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目前,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已全面完成上收,从体制机制上有效阻止了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当干预,保障了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准、全”。但是全面上收,不代表地方监管就可以无所作为。要更加细致和全面地遏制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夯实地方监管责任,制度上、执行上、技术上都要全面升级,厘清责任边界,明确问责情形,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社会监督。让各地不仅是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更要积极主动地履职尽责,将环保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正如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那样,“只要干了,一定会送相关人员进去。环境监测数据是我们的‘锅’,你砸我的‘锅’,我就砸你的‘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啃硬骨头。监管从上到下动真格,造假之举必然无处遁逃,绿水青山才能绵延后世,成为“幸福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