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局观察④
珠江后航道旁,广佛联手发出“全球征集令”,23平方公里的广佛湾横空出世,“广佛极点”正带动全域同城迈向纵深;广州北凤凰山下,广深首次联合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将学员带往从化探索乡村蝶变的奥秘,在交流互鉴中探讨更高水平的“双城联动”。
无论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还是大伦敦都市圈,演进逻辑不变: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中心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带动城市群、都市圈抱团“出道”。
广州以都市圈为引领,落实“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携手深圳强化“一核”主引擎功能,携手“一带”打造新时代发展主战场,携手“一区”打造生态经济新标杆,促进全省形成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成团”出道、“拆墙”加速、“顶流”担当,广州“出圈”。
“成团”出道
国内从未有哪座城市,可以像广州地铁一样,不断“破圈”,一次次定义边界。
11年前,广佛地铁开通,成为国内第一条跨越两座城市的地铁。
如今,独来独往十余年的广佛线不再孤单,广州地铁22号线、25号线、28号线等将成为穿梭城市门户的新生力军。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同时也是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轨道先行,写下了一个横跨湾区的“大”字,联动兄弟城市“成团出道”。
交通是城市联动发展与融合最大的推动者,但不止于此。
广深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部分广东省实验室由广深联合共建,广州地铁和腾讯共建轨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统……中国南方的两座超大城市——广州与深圳,正跑出“双子城”联动“加速度”,探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新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9年9月,广州和深圳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等任务。
随后,两地印发了重点合作项目(事项)清单,包括广深第二高铁等27个合作事项。
2020年10月22日,广州、深圳相关部门签署了科技创新、智能装备产业、基础设施等7项合作协议,两地联动发展进入新阶段。
广深圳两市组织部门提出联合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共建干部教育培训优质资源库、打造红色教育经典路线、建立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联合开展高层次人才研修活动;
广深两市统战部门决定共同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高地,共同创建“两个健康”示范城市,共同举办海归创业大会、粤港澳大湾区论坛、港澳侨青年学习交流等活动,共同建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
两市文旅部门签订协议围绕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旅宣传推广、文物保护利用、文旅产业、行业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
两市文联签署“双城联动文艺先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强化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携手推动两市文艺事业发展。
轨道在蔓延,更多的融合在悄然间展开。
持广州第三代社保卡的市民,将可在广州和佛山两地,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
大轨道让创新资源要素肆意流动碰撞,让大湾区各城市从分散走向融合,真正发挥出世界级城市群的超强合力。
“拆墙”加速
相隔千里,两座中国一线城市越来越默契。去年底,广州发布征求意见,提出除了荔湾、越秀、天河与海珠中心四区之外,广州七大行政区落户门槛入户条件再降低。上海本月再出“落户牌”:放宽新城郊区落户条件。
信号已很明确。让郊区有机会成为特大城市与周围城市的桥梁,让“老大哥”带上兄弟城市一起玩。
当广州花都的广清城际花都站响起“叮咚叮咚”的提示声后,车门关闭,列车一路向北,最终历时30多分钟抵达清远清城站,十二载的期待步入现实。“从广州到清远,已经不远。”这是许多广州企业家的共识,广清一体化正实现“珠三角的区位、清远的成本、广州的服务”。
“老大哥”广州变“大树底下不长草”为“大树底下好乘凉”。
“我们早已抛弃‘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模式。”广东省定制家居协会会长张挺深有感触,“我们在肇庆大旺布局的智慧工厂是全新的探索,可以满足家居的定制化柔性生产。厂房的建设标准超过广州总部基地,属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新物种。”
“肇庆大旺智慧家居工厂里的员工,平均薪酬有七八千元,远超当地的平均水平。” 张挺告诉记者,“我们相信,进入广州都市圈时代,城市发展会更加均衡,百姓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
都市圈的构建,会加速城市间人口的流动,这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新课题。
广州主动破题。去年广州两会,广州首次披露了一项关于人口的数据——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人。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也是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题中之义。
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珠三角城际铁路的互联互通,今年1月,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7市市长齐聚广州,共同研究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事宜。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共计15个项目,除了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广清城际广州至广州北段两个项目继续由省负责,其余13个项目将交由广州市总牵头,全方位负责前期研究、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
尽管是城市群的竞争,但中心城市的作用不可忽视。不同于过去广佛肇、深莞惠等经济圈以各成员城市合称命名,广深两大都市圈均以中心城市称呼。可见中心城市在引领都市圈发展方面的作用。
“顶流”担当
京港澳、沪(深)广两条国家级高速磁悬浮首度浮出水面,交会点依然是华南最大交通枢纽——广州。
对于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学界曾提出“中国之弓”的观点。“黄金三角”中,北上广勾勒出一道弧线,此为弓背,从北京到广州的直线,则为弓弦。
在“中国之弓”中,广州和上海的微观区位尤为相似。广州之于大湾区,正如上海之于长三角。
竞争早已在更大的层面展开。在新一代科学技术与产业变革的交汇口,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尤显重要。
以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为例,这是广州第一条、广东省首条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在其动工的前一天,就有15家企业闻风而至签约落户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区,其中包括规模达5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粤芯全面激活了广州乃至广东的半导体产业,这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还将助力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成为全省建设世界高端集成电路重要基地的关键一环。
在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今天,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正通过促进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集聚,成为推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枢纽,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广州今年在两会期间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建设百年科学城。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这体现了广州胸怀国之大者的担当。
“科学中心也会有一个周期,未来一百年,我们能否抓住科创优势,打造科学中心?我想这是谋划百年科学城的时与势。”李志坚认为,大湾区的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要从“跟跑者”成为“领跑者”,广州责任重大。
集装箱装满、汽笛鸣起,新一批“广货”乘坐中欧班列满满当当驶向目的地。与此同时,广州港南沙港区货轮也整装待发,南沙港区3月新增6条国际班轮航线。
竞争力从何而来,港口整合的裂变效应正在加速。广州港加快推进云浮国际物流港等一批城市港口合作项目,初步形成以广州港为核心,粤西、粤东沿海经济带港口(茂名广港、潮州亚太码头、揭阳港)为两翼,以及中山港、佛山港、云浮港、韶关港等珠江—西江内河港口多支撑的“一核两翼多支撑”港口群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构建起面向世界、联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泛珠的港口网络服务体系,共建世界级港口群。
从历史深处走来,“千年商都”广州是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唯一保持千年不衰的商业型城市,千帆竞发的盛景从珠江航道转移到珠江口,其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有目共睹。
大国大城,广州“出圈”。
来源: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