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尊龙棋牌app下载-泱泱汇文 150年的沧桑风雨~

来源:网络 2021-04-06
泱泱汇文 150年的沧桑风雨~

“泱泱乎我汇文,浩浩乎我汇文。”北京汇文中学的老校歌,唱出了这所百年名校的自信从容。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培育出超过30名两院院士,今年,汇文中学即将迎来150周岁的生日。

汇文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1年。当年,美国美以美会在北京崇文门内设立教堂,并附设一所蒙学馆,名为“培元斋”。蒙学馆规模很小,教授圣经、四书等,最初仅有4名学生,他们还是因为听说“每天放学有一碗米饭”才入学的。

1882年,蒙学馆从教会事务中独立出来,学生逐增,规模扩大,从此学校规模略具。不久,随着学生的增加,蒙学馆更名为“怀理书院”,开始开办博学(高等学校)、备学(中学或预科)、成美(小学)、蒙学(启蒙教育)诸馆。时任书院校长的白雅各(James D.White)这样申明:“举凡一切重要学科,多用西文教授,盖欲诸生之学贯中西,为他日中西文化之灌输调和者。”也就是说,各科都用英文授课,以便学生能够融汇中西。1888年,书院取“融汇中西文化精华”之意,更名为“汇文书院”。这便是“汇文”校名的缘起。

汇文书院仿照美国大学的学科体系和课程安排,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据资料记载,1892年时,书院共有89名学生和7名教师,其中教师包括4位美国人、3位中国人。课程包括历史、政治学、化学、物理、心理学、伦理学、英语、数学、中国经书、中国历史等。同年,汇文书院第一批大学生共5人毕业。

虽然是美国人创办的学校,庚子事变期间,学校的建筑和教学设备还是遭到了严重破坏。1902年,学校重新修复校舍,扩大占地面积,先后盖起了德本斋、安德堂、德厚斋等楼房,1904年再次更名为“北京汇文大学堂”,包括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自此以后,来求学者日益踊跃。

大学堂的生源早期以农民子弟为主。学校当局曾宣布有14名官绅子弟入学,不过第二年他们就纷纷退学。因为这些人只要求学一点西学的入门知识,并没有耐心学完四至六年的课程。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批老照片,呈现的就是汇文大学堂时期的校园生活。这组拍摄于1905年至1909年之间的照片,记录了师生们上课、开会、就餐、打球、在图书馆看书等多种场景。

照片中最引人注意的一幕是:一个学生正在借助辫子画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心距,黑板上写着英文“PropositionⅥ.Theorem,If the number of sides of a regular inscribed……”科学史研究者张佳静特意查找了这段话的出处,结果发现其与1898年出版的《平面和立体几何》(Plane and Solid Geometry)一书中的相关内容一致,完整的内容翻译成中文是:如果圆的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那么边心距也随之增加,边心距的极限值是圆的半径。也就是说,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期,蓄着长辫的晚清学生,正在学习英文教科书中的几何学知识。

实际上,学校授课以英文为主,也与中文教科书的短缺不无关系。当时师生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教科书极少,且价格昂贵,就连图书馆里也没有相关的额外藏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老师的讲授,上课忙于记笔记,下课忙于背笔记。

有趣的是,汇文大学堂在美国备案的名称是Peking University,与现今北京大学的英文名称同名。1898年,清廷成立京师大学堂,其英文名称则是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

汇文大学堂与北京大学的渊源不只是名字。1912年民国肇建,汇文大学堂更名为“汇文大学校”。1918年,汇文大学校与华北协和大学合并,定名为“燕京大学”,燕京大学后来的新校址,就是今天海淀区的北京大学校园。而汇文原址保留的大学预科及中学二部,定名为“汇文学校”,并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北京汇文中学和汇文一小。

汇文最初虽是洋学堂,但师生们总是走在爱国斗争的前列。“五四”运动中,有汇文高举的校旗。“三·一八惨案”中,汇文学生唐耀昆、谢戡壮烈牺牲,同一年,汇文地下党支部诞生,彭雪枫将军任第一任党支部负责人。1947年,汇文进步学生投入反内战、反饥饿的斗争。1949年北平解放,汇文地下党的同志组织同学们参加欢迎解放军入城的活动。

从最早的教会学校之一,到今日的百年名校,150年的沧桑风雨中,汇文始终站立在时代潮头。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