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传统几十年的生产制造行业,如何转型? 天使一样守护你 2015年11月15日 我现处工作是传统几十年生产制造行业。人口密集加工生产业!我的中,基层管理干部受过去经验负面影响。他们管理言行有些野蛮。已不符合当代管理新模型了。真诚求教。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发布 Jones 2015年11月15日 楼主能举个详细点的例子吗? 回复 2 李武园 2015年11月16日 是富士康? 回复 2 Warelli 2015年11月18日 看到题主的这些叙述,我也有些感慨,和题主进行一番探讨,也请多多指教。 通过您的叙述我能得到几个信息,1、题主是个企业主,或者是个股东。2、这家企业几十年的经历,可能是从一个小厂,逐渐变成一个大厂3、经历过许多的经济变革期。4、这个厂可能有一到两任不同的企业主,有可能是个家族企业。5、您是个新上任的老板,或者是个被新思想渲染过的改革派。 其实这些不重要~~呵呵。下面是我想和您探讨的内容。第一,现在的管理问题我先谈谈您的中基层管理干部的负面影响。我也是一家企业的中高层,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拍不响,有中基层干部没能很好的转变时代变革的思想,但更多的是人员问题。特别是人员管理上,和原来有很多不同。老人在逐渐退休,熟练工种因为各种原因离职,新近的年轻员工思想忽高忽低,不踏实干活。制造业,特别是密集加工制造业,工作单一,前途茫茫。工人的个人满足感得不到满足,而人员工资在逐渐增加,整个地区或者整个行业都在上涨。就是这些促使工人不能踏实下来生产,也造成了干部的不好管理。如何解决?不好解决!真的不好解决。现在已经不是简单打骂就能让员工踏实干活的年代,必须让他们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因为,他们已经走出温饱,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他们现在已经需要的是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所以,我们得能接受较高的离职率,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套很好的培训机制,来解决随时进来的新的工人,让他们能顺利的上岗。这个培训机制很重要,一是课件的制作,二是内部培训师,三是考评机制,四是相应的等级工资等。这些都完全可以让工人参与进去,特别是前三项。我们现在的课件都是工人自己制作,给他们一个题目,由自己设计内容,拍照片和视频,做成PPT,再找员工向大家讲解。很多工作很顺利的就进行下去了。而且,有了这些内容,新人来的时候,很快就能培训上岗。这些培训给了他们一个人生新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份尊重。但是一个企业,必须有干脏活累活的,不能人人都去干这事,那就不好管理了。 第二,我和您聊聊制造业转型。我的看法和公司其他人的看法不一致,特别是和大领导不一致。现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4.0,德国人那套,翻译成中国的就是“2025计划”。另外一类是美国人提出的,是创客概念,就是众包、众筹、众创。国家倡导工业4.0的原因是,工业4.0的本质还是规模化生产,使其精益化,符合现在的工业形式。二是新的设备投入,会促进国内GDP的发展,保证就业。三是现有人员的知识水平,不足以让大家去参与设计研发,更适合简单培训保证新流水线的运行。但是,这不适合民间发展,资金有限,过去的投入还没形成产出,不可能再继续投入。更适合简单改造,发展定制化的产品,众包、众筹和众创,几个类似企业,或者上下游企业抱团取暖。 第三,往哪个方向转一、刘强东的“十节甘蔗”理论就是一个产品的价值链分为十节,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其实,每一节都互相制约,都有相关法律进行规范。以为所在的化妆品行业为例,法规要求产品保质期不得低于三年。其实化妆品是个快消品,这三年是为了有较高的品质,能保证在市面上存储流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到消费者手里不变质。所以,研发一直都在做各种稳定性和抑菌性的实验,而这些添加物是大家不喜欢的,而且是法规限定比例的。这里的问题就是,研发每日做的大量实验,都是为了保证后续的流通而做的,那生产的工艺,也是根据研发提供的工艺来执行,定价和营销也都需要把这些“足够的时间”所造成的成本加进去。如果,我们能改变流通形式,减少物流和仓储时间,也许研发的内容也会专向功能性上,生产的投入、工艺、规模都会相应减少和简单。二、我倾向的众包众筹众创我也说不清楚,您的制造业是哪类的,是几种原料生成几种产品,例如化工类的。或者上百上千种配件组合成一件物品,例如耐用品制造。或者几种原料生成一种物品,例如快消行业。或者一种原料,生成几种物品,例如机加工等。每一类制造业,如果能解决流通环节的问题,我们都能从研发开始,将生产形式彻底改变。再次比如回我们化妆品行业。我们传授给客户原料的基本知识,再教授他如何配置他需求的化妆品,每次他都能只做他需求量(一周或者一个月用量),那必然没有其他更多的添加剂(稳定性和抑菌性)。就相当于,我把生产环节,交给客户自己去做。这是最基本的层级。如果能发挥客户的个人需求,让他能把知识传授给别人,或者把产品转化为正式产品进行大范围的销售,那是第二层级。第三层级是,在有一定客户量的基础上,大家都生产或者研发数据进行汇总,再通过各种形式,售卖给客户或者其他机构。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家生产型企业,转化为平台服务型的企业,生产功能依旧保留,更多的是为客户所需成产。只是这个理念,领导不同意罢了。三、领导倾向的工业4.0我们在进行工业升级,加大自动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投入后,流水线上的员工会大量减少,产品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先做出改变的,品牌效应会更好。只是这些大的投入,例如设备投入、人员协商离职、过去的折旧等,都需要用预期的市场需求来填补,说白了就是时间。时间越长,其他企业进入的数量就越高,产品价格也会越低,最后还是会形成规模不足,单价无法提升,利润无法保证的情况。真的不适合小企业。最近,听到的新闻,东莞有一批最先试验工业改造的企业,流水线上员工确实减少很多,但公司总人数却增加。这个差值,是什么。就是将人员转岗,再培训放置到其他部门,例如研发(我觉得最需要靠人员数量取胜的地方)。也许五年之后,这些员工就会带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会引导一批工业技术革命。 第四、制造业现状我们现在说的经济形势不好,实际的表现是利润率下降、规模经济不再、成本无法摊薄、人员工资增加,最为根本的体现是现金流不充足了。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滴滴和快的合并了,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了,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万豪和喜达屋合并了,这些都是现金流不充足的表现。这是整个行业不景气的一种体现。但是中的但是是,并没有替代产品的出现!所以不是行业出现了问题,而且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这就是国家整体负债太高,出生率逐渐降低,物流和互联网的发展减少了流通环节的成本等等。在一个封闭循环中,一个企业的利润会分配到个人身上,股东也好员工也好,这些钱要么花掉,从另外一个企业重新非配。要么存到银行,有银行借贷出去,促进经济发展,再回到企业,再流向个人再到银行。但是,银行现在把这些钱流向了地方政府的短期或者即将到期负债,把他们变成了长期负债。也就是让地方政府把100块分20年还,那每年的现金流才5块,而不是100块了,或者前19年现金流为0,第二十年才有100块。这是其一。其二是,物流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很多中间流通环节的人员失业,但是这些人的福利还需要社会承压,这也是流不回来的一个原因。其三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容易就被规模化的企业将价格压低,将现金流流向他们,再流向银行。自己的企业承压。最为重要的是,新增人口在逐渐减少,老年人的比重再增加,这两个年龄层的总体需求在逐渐减少。该流向企业的,都流向银行,变成了长期负债。这也是回到第一个问题,现在的企业不好管理的本质原因,老的太老,小的不够。中国制造的转型,提倡的是高附加值,其实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个人的体现。这需要大量知识储备,说白了就是时间投入。这是一个企业很难做到的。必定会有一些现金不充足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死亡,将他们的现金让社会再次分配。但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也说了一个现实,就是还是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说白了就是还需要低附加值产品的存在,就是利润会不好看,人员素质会更低,生产环境更恶劣更偏僻等。十二五规划国家提出的是,制造型企业转向服务型生产企业。十三五规划国家提出的是,大力发展服务型企业。这其实是一种重人员思想调整的一部,希望大家更多的开拓思路,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就业等。但是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第一产业,因为得吃饭。也离不开制造业,没有物质基础,哪来什么精神爱情。这其实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 所以,到底如何转型,还是需要根据您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您的人力投入到新的地方,例如研发、物流或者知识培训等(这三点都是我特别喜欢投入大量人力的环节),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研发的本质,就是比拼投入的工时多少,说白了就是人力投入的大小。物流投入的本质,就是改变研发的方向,规避了很多问题。 上面这些,几乎是我对制造业目前所有的感想,这里也有我的梦想我的规划,希望我乱七八糟说的这些,对您有所启发。当然了,肯定有我个人的片面所想,也欢迎您进行指教。 回复 4 14 DemiseYoung 2015年11月18日 这不是随便讲讲的,而是真的有体会有感慨有想法的回答!太赞了! 回复 0 可罗拉多 2015年11月18日 我是有点悲观了,中国的制造业先要走出泥潭再考虑什么升级,之前的负担没有去掉就谈升级,一定会产生新的包袱。 回复 0 Warelli 2015年11月18日 谢谢,真的很多都是乱的 回复 0 Warelli 2015年11月18日 回复@Demise Young 谢谢,真的很多都是乱写的 回复 0 可罗拉多 2015年11月18日 中国的制造行业,在很多年前的那次货币刺激下,已经产能严重过盛了。看那么多年中国制造企业的财务报表,发现一个实施就是规模越来越大,因为兼并收购或者产能扩充,但是利润却越来越低,因为需求减少以及竞争激烈导致的商品价格下行。比如说国内的建材行业,比如说钢材行业……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牵头搞跨国银行,就是希望借助金融的力量向国外输出国内大量过程的产能,但是这个也只是解决办法之一。真正消化过盛的产能的,还是要等待国内需求的崛起。谈到产业升级,本人认为去产能是不能跨越的第一步,任何的升级都绕不开这个坎儿。这个过程,靠全民创业和互联网化,都无法缩短或者解决。 回复 7
楼主能举个详细点的例子吗?
看到题主的这些叙述,我也有些感慨,和题主进行一番探讨,也请多多指教。
通过您的叙述我能得到几个信息,1、题主是个企业主,或者是个股东。
2、这家企业几十年的经历,可能是从一个小厂,逐渐变成一个大厂
3、经历过许多的经济变革期。
4、这个厂可能有一到两任不同的企业主,有可能是个家族企业。
5、您是个新上任的老板,或者是个被新思想渲染过的改革派。
其实这些不重要~~呵呵。下面是我想和您探讨的内容。
第一,现在的管理问题
我先谈谈您的中基层管理干部的负面影响。我也是一家企业的中高层,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拍不响,有中基层干部没能很好的转变时代变革的思想,但更多的是人员问题。特别是人员管理上,和原来有很多不同。老人在逐渐退休,熟练工种因为各种原因离职,新近的年轻员工思想忽高忽低,不踏实干活。制造业,特别是密集加工制造业,工作单一,前途茫茫。工人的个人满足感得不到满足,而人员工资在逐渐增加,整个地区或者整个行业都在上涨。就是这些促使工人不能踏实下来生产,也造成了干部的不好管理。
如何解决?不好解决!真的不好解决。
现在已经不是简单打骂就能让员工踏实干活的年代,必须让他们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因为,他们已经走出温饱,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他们现在已经需要的是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所以,我们得能接受较高的离职率,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套很好的培训机制,来解决随时进来的新的工人,让他们能顺利的上岗。这个培训机制很重要,一是课件的制作,二是内部培训师,三是考评机制,四是相应的等级工资等。这些都完全可以让工人参与进去,特别是前三项。我们现在的课件都是工人自己制作,给他们一个题目,由自己设计内容,拍照片和视频,做成PPT,再找员工向大家讲解。很多工作很顺利的就进行下去了。而且,有了这些内容,新人来的时候,很快就能培训上岗。这些培训给了他们一个人生新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份尊重。
但是一个企业,必须有干脏活累活的,不能人人都去干这事,那就不好管理了。
第二,我和您聊聊制造业转型。
我的看法和公司其他人的看法不一致,特别是和大领导不一致。现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4.0,德国人那套,翻译成中国的就是“2025计划”。另外一类是美国人提出的,是创客概念,就是众包、众筹、众创。国家倡导工业4.0的原因是,工业4.0的本质还是规模化生产,使其精益化,符合现在的工业形式。二是新的设备投入,会促进国内GDP的发展,保证就业。三是现有人员的知识水平,不足以让大家去参与设计研发,更适合简单培训保证新流水线的运行。
但是,这不适合民间发展,资金有限,过去的投入还没形成产出,不可能再继续投入。更适合简单改造,发展定制化的产品,众包、众筹和众创,几个类似企业,或者上下游企业抱团取暖。
第三,往哪个方向转
一、刘强东的“十节甘蔗”理论
就是一个产品的价值链分为十节,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其实,每一节都互相制约,都有相关法律进行规范。
以为所在的化妆品行业为例,法规要求产品保质期不得低于三年。其实化妆品是个快消品,这三年是为了有较高的品质,能保证在市面上存储流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到消费者手里不变质。所以,研发一直都在做各种稳定性和抑菌性的实验,而这些添加物是大家不喜欢的,而且是法规限定比例的。
这里的问题就是,研发每日做的大量实验,都是为了保证后续的流通而做的,那生产的工艺,也是根据研发提供的工艺来执行,定价和营销也都需要把这些“足够的时间”所造成的成本加进去。
如果,我们能改变流通形式,减少物流和仓储时间,也许研发的内容也会专向功能性上,生产的投入、工艺、规模都会相应减少和简单。
二、我倾向的众包众筹众创
我也说不清楚,您的制造业是哪类的,是几种原料生成几种产品,例如化工类的。或者上百上千种配件组合成一件物品,例如耐用品制造。或者几种原料生成一种物品,例如快消行业。或者一种原料,生成几种物品,例如机加工等。
每一类制造业,如果能解决流通环节的问题,我们都能从研发开始,将生产形式彻底改变。再次比如回我们化妆品行业。我们传授给客户原料的基本知识,再教授他如何配置他需求的化妆品,每次他都能只做他需求量(一周或者一个月用量),那必然没有其他更多的添加剂(稳定性和抑菌性)。就相当于,我把生产环节,交给客户自己去做。这是最基本的层级。如果能发挥客户的个人需求,让他能把知识传授给别人,或者把产品转化为正式产品进行大范围的销售,那是第二层级。第三层级是,在有一定客户量的基础上,大家都生产或者研发数据进行汇总,再通过各种形式,售卖给客户或者其他机构。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家生产型企业,转化为平台服务型的企业,生产功能依旧保留,更多的是为客户所需成产。只是这个理念,领导不同意罢了。
三、领导倾向的工业4.0
我们在进行工业升级,加大自动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投入后,流水线上的员工会大量减少,产品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先做出改变的,品牌效应会更好。只是这些大的投入,例如设备投入、人员协商离职、过去的折旧等,都需要用预期的市场需求来填补,说白了就是时间。时间越长,其他企业进入的数量就越高,产品价格也会越低,最后还是会形成规模不足,单价无法提升,利润无法保证的情况。真的不适合小企业。
最近,听到的新闻,东莞有一批最先试验工业改造的企业,流水线上员工确实减少很多,但公司总人数却增加。这个差值,是什么。就是将人员转岗,再培训放置到其他部门,例如研发(我觉得最需要靠人员数量取胜的地方)。也许五年之后,这些员工就会带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会引导一批工业技术革命。
第四、制造业现状
我们现在说的经济形势不好,实际的表现是利润率下降、规模经济不再、成本无法摊薄、人员工资增加,最为根本的体现是现金流不充足了。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滴滴和快的合并了,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了,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万豪和喜达屋合并了,这些都是现金流不充足的表现。这是整个行业不景气的一种体现。但是中的但是是,并没有替代产品的出现!所以不是行业出现了问题,而且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就是国家整体负债太高,出生率逐渐降低,物流和互联网的发展减少了流通环节的成本等等。在一个封闭循环中,一个企业的利润会分配到个人身上,股东也好员工也好,这些钱要么花掉,从另外一个企业重新非配。要么存到银行,有银行借贷出去,促进经济发展,再回到企业,再流向个人再到银行。但是,银行现在把这些钱流向了地方政府的短期或者即将到期负债,把他们变成了长期负债。也就是让地方政府把100块分20年还,那每年的现金流才5块,而不是100块了,或者前19年现金流为0,第二十年才有100块。这是其一。
其二是,物流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很多中间流通环节的人员失业,但是这些人的福利还需要社会承压,这也是流不回来的一个原因。
其三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容易就被规模化的企业将价格压低,将现金流流向他们,再流向银行。自己的企业承压。
最为重要的是,新增人口在逐渐减少,老年人的比重再增加,这两个年龄层的总体需求在逐渐减少。该流向企业的,都流向银行,变成了长期负债。
这也是回到第一个问题,现在的企业不好管理的本质原因,老的太老,小的不够。
中国制造的转型,提倡的是高附加值,其实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个人的体现。这需要大量知识储备,说白了就是时间投入。这是一个企业很难做到的。必定会有一些现金不充足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死亡,将他们的现金让社会再次分配。
但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也说了一个现实,就是还是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说白了就是还需要低附加值产品的存在,就是利润会不好看,人员素质会更低,生产环境更恶劣更偏僻等。
十二五规划国家提出的是,制造型企业转向服务型生产企业。十三五规划国家提出的是,大力发展服务型企业。这其实是一种重人员思想调整的一部,希望大家更多的开拓思路,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就业等。但是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第一产业,因为得吃饭。也离不开制造业,没有物质基础,哪来什么精神爱情。这其实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
所以,到底如何转型,还是需要根据您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您的人力投入到新的地方,例如研发、物流或者知识培训等(这三点都是我特别喜欢投入大量人力的环节),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研发的本质,就是比拼投入的工时多少,说白了就是人力投入的大小。物流投入的本质,就是改变研发的方向,规避了很多问题。
上面这些,几乎是我对制造业目前所有的感想,这里也有我的梦想我的规划,希望我乱七八糟说的这些,对您有所启发。
当然了,肯定有我个人的片面所想,也欢迎您进行指教。
中国的制造行业,在很多年前的那次货币刺激下,已经产能严重过盛了。看那么多年中国制造企业的财务报表,发现一个实施就是规模越来越大,因为兼并收购或者产能扩充,但是利润却越来越低,因为需求减少以及竞争激烈导致的商品价格下行。
比如说国内的建材行业,比如说钢材行业……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牵头搞跨国银行,就是希望借助金融的力量向国外输出国内大量过程的产能,但是这个也只是解决办法之一。真正消化过盛的产能的,还是要等待国内需求的崛起。谈到产业升级,本人认为去产能是不能跨越的第一步,任何的升级都绕不开这个坎儿。这个过程,靠全民创业和互联网化,都无法缩短或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