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培训总得不到相应部门领导的支持?怎样才可以改善这样的现状呢?
很多公司认为培训工作仅仅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绝大多数的部门主管认为培训与自己无关,常常将自己置身事外,不配合培训工作,但当员工上岗后业绩不好,就将责任推卸到培训上,认为是培训没有做好的原因。如果员工的直属领导可以参与到培训中来,监督、促进、反馈员工的培训情况,效果会很不一样,但大部分领导都不愿因这么做这是为什么?怎样才可以改善这样的现状呢?
跟帖 | 0条内容
很多公司认为培训工作仅仅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绝大多数的部门主管认为培训与自己无关,常常将自己置身事外,不配合培训工作,但当员工上岗后业绩不好,就将责任推卸到培训上,认为是培训没有做好的原因。如果员工的直属领导可以参与到培训中来,监督、促进、反馈员工的培训情况,效果会很不一样,但大部分领导都不愿因这么做这是为什么?怎样才可以改善这样的现状呢?
这样的培训观念必须要转变,把培训工作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从员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并完善培训制度,高度重视,并给予人、财、物的支持。培训绝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情,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岗位性质、工作压力等条件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并且我们绝不能把培训当作一劳永逸、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很多公司认为培训工作仅仅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绝大多数的部门主管认为培训与自己无关,或许是因为自己是相关业务部门,且在部门主管的要头脑中,也认为培训应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只要将自己的业务做好就行,而培训可有可无。其实如果有这样一种思想的部门主管,应是用传统的培训理念来看待现在已经变化的培训环境。如果想要改善这样的培训认知:首先,应从上到下统一对培训的认知,尤其是公司一把手、董事长、总经理等更应重视,对培训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财力上的投入,从成本思维转变为投资思维。因为如果是成本思维,一旦没有效果或产出就会减少投入,而培训是一项隐性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劳永逸。只有转换为投资思维,才会在暂时没有明显回报的前提下,继续投入,直到量足够积累而产生质变。所以一把手培训思维的转变是前提条件,否则企业培训也就是一般,不会有什么明显提升。其次,培训作公司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从上到下的认知统一外,也应在对部门主管的业绩评估中,加大对培训的考核评估比例,只有高层重视了,部门主管才会重视,否则都是虚幻。且可要求部门除内部培训机制建立外,也可以定期、轮流的在企业内分享、授课,同时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部门主管的晋升、加薪等都和培训分享积分挂钩,以促动部门主管对培训的积极性、投入性。第三,对于培训的主要负责部门,除做好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外,更重要的要结合企业发展阶段、部门工作状态,设计新颖的、有效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如户外拓展、理论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企业论坛、体验式学习等,讲师队伍可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并且每一次内部员工(讲师)的分享,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且此积分、奖励又和个人的晋升发展相关联。进而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个爱学习、爱分享;有成长、有收获的最优培训循环氛围。
这个的确是个难题。也是困惑很多企业与培训人员的难题。
我是这样来理解的:
员工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否则离职的概率非常大!因为他看不到以后的成长空间和方向。
制定培训的规范制度。培训讲师的等级和薪酬,参训人员的奖惩机制!这个非常重要!
投入多少钱,我觉得不是重点。员工自发的相互学习,是成本最低,最好的方法。
培训来自于需求,而需求的发出者是组织。企业为什么搭建培训体系?培训是否给企业及员工带来了实效?
如果企业无培训需求,或者部门领导认为培训无效,那必然这样的培训得不到支持。
解决方法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的。
按你提问来说,员工上岗后业绩不好,肯定不仅仅跟培训相关。这里需要了解的情况有
一、招聘时,对于应聘员工的知识技能考核,员工是否有胜任能力
二、入职之前,是否有针对岗位工作的入职培训:如果没有培训无责可担;如果有,是否就培训目标与部门领导人达成一致,部门领导人是否参与培训考核,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目标,培训评估上都需积极邀请部门领导参与。
三、培训,特别是针对岗位工作的,一般要杜绝由培训部全部承担:建议培训部收集培训需求后,与有需求的部门积极沟通,学习,由部门指定具有专业技能的内训师(组织内人员兼任),培训部协助内训师制作课件和制定培训考核办法,并交部门领导审核。
培训工作是否能在组织内很好的开展,一方面跟培训部经理的人际关系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有关;一方面跟组织相配套的绩效制度、晋升考核制度、员工评估等多纬度的管理办法相关。要想改善企业内的培训现状,绝不是某个点的问题,但个人认为实际应用性最重要,只有培训能切实配合好企业发展目标,培训才能被认同,这样的培训才能得到组织上下各层级的支持。
就部门领导层不愿参与到培训中来,这个另一方面跟企业的制度有关,对于部门领导的考核仅单一以销售额或其它数据作为指标,而勿视了团队管理,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没有责任,没有动力,这个确实需要来自于高层的压力及制度的配合,如果在缺失的情况下,确实只有考培训经理的人际关系能力了。
但反过来想,销售额提高10%,员工主观能动性提高或者其它方面改善明显,来自于部门领导不支持的矛盾也就自然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