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人才结构

百科 > 人力资源术语 > 人才结构

1.人才结构的内涵

人才指的是德才兼备,才能杰出者,即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结构”一词是建筑学上借来的一个术语,原指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体布局。而”人才结构”是指人才在组织系统中的分布与配置组合。在人才学上,通常将某一具体单位的人才在单位系统中的分布与配置组合称为微观人才结构;将人才在一个地区、某一社会范围或某一国家中的分布与配置组合称为宏观人才结构。

微观人才结构的分布与配置实际涉及一个单位内部具体的员工结构.一般由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调配;宏观人才结构涉及某一区域或范围内的人才总体在质量,数量以及不同方面的分布和构成.一般包括人才的自然结构、人才的社会结构,人才的经济结构等.由国家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管理。人才的自然结构主要指人才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分布与构成.人才的社会结构主要指人才在教育水平、文化类别、宗教,职业和社会地位阶层等方面的分布与构成,人才的经济结构主要指人才在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分布与构成。其中人才自然结构是人才结构的基础,人才社会结构体现人才结构的质量,人才经济结构体现人才结构的配置与组合。

人才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人才结构的 质”与人才结构的 量”。人才结构的”质”综合体现在人才个体与人才群体两方面,其衡量主要从人才个体与群体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道德品质、个人修养等方面考虑。而人才结构的量”则通过人才在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类别、不同社会阶层以及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城乡之间的分布与构成反映,这种分布与构成直接反映了一定区域或范围内的人才结构是否配置合理。

2.人才结构的基本类型

1.人才的个体结构-人才个体内在的德识才学体诸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包括品德结构、智能结构、心理结构等。

2.人才的群体结构(微观群体)-单位或部门的人才按一定的层次、序列和比例组合的构成形式。其中又包括多层压结构-性别亚结构、年龄亚结构、职能亚结构、专业亚结构、智能亚结构、个性亚结构等

3.人才的社会结构(宏观群体)-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才按一定的层次、序列和比例组合的人才构成形式。它除了性别亚结构、年龄亚结构、职能亚结构、专业亚结构、智能亚结构、个性亚结构外,还包括人才的行业、地区、民族等亚结构。

3.人才结构的特点

(1)系统性:人才结构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系统,既有纵向的如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层级结构的人才分布与组合,又有横向的如不同职业类别,不同产业,地区、城乡的人才分布与组合,这种分布与组合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是单一产生影响.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通过一定的整体配置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层次性:人才结构的系统性决定了人才结构的层次性。具体表现在人才纵向结构的子结构与人才横向结构的不同序列的子结构排列上。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具有多样性.表现在各要素排列地位的层次性、划分标准多样性和各层次功能的多样性。

(3)动态性:人才结构的分布与构成具有动态变化特点。①构成人才个体结构的基本要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个体人才的年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等都是一变量 随着人才年龄的增长.人才的知识,技能甚至健康状况都会发生变化。②人才群体结构也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才总量会有所变化.增量增加或存量减少,即使总量不变,原有存量也会随着人才个体结构的变化更新替代。因此.人才结构始终处于动态状态。

4.人才结构的层次性

社会需求的层次性,是人才层次性结构的根本依据。社会是一个系统,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划分。就人才系统来说,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职业结构,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层次结构。从职业结构来说,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会职业的开放性来自于社会主体人的需要的开放性和人的能力的开放性。在现代社会,社会职业划分的幅度不断加宽,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说,这些不同的职业是不能划分层次的,但不同职业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同的。由于这样的原因,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划分必然具有层次上的意义,因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才也具有层次性。

社会既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也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比如在管理体系中,有高级管理、中级管理和初级管理人才,它们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没有这样的一个层次结构,社会既没法运行,也不会有效率。这种不同需要的划分,也是对不同层次的划分。一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会是一个层次的,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无论高等教育发展到什么程度,即便一个社会的人都是博士毕业,也不可能大家都在一个层次上,都做一样的工作。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不是对人才层次的抹煞,而是整个需求水平的提高。人类发展的最高形态和最理想形态,也不是一个社会的人都在一个层次上。我们所以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就是因为社会需要是一个层次结构。这个层次结构,既包括高级专门人才,也包括高素质的劳动者。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社会需要的层次性决定了培养人才的层次性。

人的能力素质差异,是人才结构层次性的基础根据。经验和理性告诉我们:在社会现实当中,人和人之间在能力和素质上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人才层次结构的客观基础。从学历的角度来说,有人中学毕业,有人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虽然学历并不一定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但我们不能不现实地承认它至少是人的一个方面能力的象征。再有,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同样是硕士研究生,甚至同样是教授,在能力素质上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个人先天的遗传因素,但主要是后天的学习和环境影响。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例如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生活条件等,致使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和素质上出现了差异。

人的主观性差异,是人才层次性结构的关键性根据。在现实中不仅社会需要和人的能力素质是分层次的,而且人的兴趣爱好与人的追求即人的主观性也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如果从社会的角度看,也就是一种层次上的区别。在生活的实践中,有不少人选择了在别人看来不是强项的职业和工作岗位,有的人因为现实的考虑不得不选择自己的短项。这种现实的考虑,实际是自己的能力与他人能力的一种对比,自己的强项与他人强项的较量。自己的短项可能在特殊环境中就是一种强项,这个特殊的环境就是他人面对这个短项也是弱项,还有就是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发现自我是为了实现自我。那么,发现自我要发现什么?一是发现自己的长处,一是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实际生活中这二者不一定是统一的,在发展过程中是选择自己的长处还是发展自己兴趣爱好,这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追求。说到底,这种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差异是一种价值选择上的差异。无论何种原因,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的差异也是现实的,它也同样成为人才层次性的一个根据。

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层次性,人才能力素质的层次性,人才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层次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才层次性的根据告诉我们:就社会来说,要注意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以使人才的结构不失调;就学校来说,要给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能盲目地发展;就学生来说,更要面向实际,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素质和价值追求的发展目标。

5.影响人才结构的主要因素

人才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才结构的”质”与人才结构的”量”。人才结构的”质”综合体现在人才个体与人才群体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道德品质、个人修养等方面,而影响”质”的因素主要有思想观念、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等j人才结构的 量”则通过人才在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类别、不同社会阶层以及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城乡之间的分布与构成反映,这种分布与构成主要受经济结构、市场配置、人才政策、用人机制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1.思想观念

观念涉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它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体现人们的内在素质和价值观念,是一长期积淀的过程。在人才结构的分布与构成中,它对个体人才的影响巨大,直接影响个体人才的基本素质的形成,进而影响群体人才的整体水平。人才接受新知识、提高新技能,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都有赖于思想观念的改变、有赖于思维方式的变化。不进则退,求新求变是人才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的最好体现。

但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通过人的内化作用根植于人的意识深层 要改变观念.单靠高投入、强制性等外在方法是行不通的。从宏观人才结构的分布与构成来看 思想观念的滞后.会使人才在合理配置、培养使用、长远发展等方面缺乏引导,在政策的制定、体制改革、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转变观念.从”官本位”变为 为民服务” 从 惟我独尊“变为“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服务职能。这一思想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同时也需要借鉴和学习。

2.教育水平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是赋予人才个人才能、塑造人才个人人格、促进人才个人发展的社会活动 它奠定人才个体的基本素质.决定人才意识形态的形成。一般可以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也即学历教育。由于人才所接受的专业(职业)教育不同所接受教育的等级不同,所受不同学校的环境熏陶以及所接受的教育思想不同.因此,不同的人才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技能技巧。这说明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教育水平的高低,不是由学校数量、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和教师文凭档次来体现的.这仅仅是统计学意义上的量化指标。虽然教育产业化要求有数量的增加.但教育水平的提高绝不仅仅是增加数量,还应该有“质 的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等等都是体现学校教学水平的核心指标。

3.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经济成分、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包括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两个方面。国民经济结构主要指生产力结构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地区经济结构以及从再生产各环节来划分的生产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积累与消费结构等。生产关系结构主要指所有制结构 如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混合经济等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经济结构的调整决定人才结构的调整,人才结构的调整同时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经济越发达 经济结构就越合理 对人才个体的素质要求也越高 人才结构的构成与配置也越合理 经济不发达 对人才个体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经济结构的分布与排列也存在更多的问题。反之 高素质的人才个体结构、合理的人才结构配置.会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 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4.市场配置

市场一词.有着多种含义.(1)它是某种物品的交换场所:(2)它是商品、物品、资源交换者双方的关系 (3)它是一种机制.是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进行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价格、利率、供求、竞争、风险等方面的联系和制约方式。它不仅仅是经济范畴的概念 还有着社会学上的意义。

人才资源市场化是经济活动复杂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的越来越细 国家、政府不可能对每个人做出合理的安排这就要借助人才市场的自然调节。在人才市场的自然调节中 供求关系的变化是人才市场配置的晴雨表 反复呈现 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 新的平衡”的动态形式 人才结构在这一运动过程中自发调节 以达到整体效果最优的目的。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体现人才流向 同时也影响人才结构。

因此 在通过市场自然调节时.还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作为引导,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市场配置是对人才结构的微观调节,政府政策是对人才结构的宏观调控.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人才结构调整更加合理、更加优化从而顺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的发展。

5.人才政策

人才结构调整不能只靠市场起调节作用。有关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进行引导和调整。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是由政府出面用行政化的手段进行人才的分配,流动性小,人才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不能过多的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 但政府政策的引导、调控和分配等功能依然存在.这些功能的发挥 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在自发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使市场中的人才资源有效地发挥出最大作用。

有效地配置到最适宜的使用方面和方向上达到市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政府制定的就业政策工资政策(保证最低工资、限制最高工资增长率)、党政干部任用政策、西部大开发中对东部人才的吸引政策等 事实证明 这些政策都很好地保证了人才市场的良性发展 起到了引导与合理调控的作用。此外,科技水平、机制与体制等也是影响人才结构的重要因素。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