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信息产业管理

百科 > 信息管理术语 > 信息产业管理

1.什么是信息产业管理[1]

信息产业管理是对信息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决策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控制活动,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下的产业经济管理,但它又比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下的部门经济管理更复杂、涉及的范围也更广泛。这是由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点决定的。

信息产业是集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信息生产与开发、信息采集与处理、信息流通传播与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产业。它既包括某些新兴的行业,如软件业、数据库业、信息咨询业等,又包括国民经济中原有的某些传统行业,如出版业、图书馆业、邮政业等。这种复合产业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情况下,新兴行业与国民经济的某些原有部门进行交叉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将原有的一些部门进行分化、改组与合并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产业群。作为一种复合型产业,信息产业的管理具有复杂性,而信息产品既具有实物形式,又具有精神形式这一特征,更加重了信息产业管理的复杂性。

通常情况下,产业管理是一种政策法规的管理,是通过产业管理体制来实现的。因此,信息产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信息产业管理体制、信息产业政策和信息市场管理等。

2.信息产业管理的内容[2]

信息产业管理的概念规定了信息产业管理的任务,信息产业管理的任务决定了信息产业管理的内容。

(1)政策管理

即政策、法规管理,指的是信息产业部门通过信息产业政策和法规、法律对产业进行管理。信息产业管理者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去规范信息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使企业管理者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去行动,达到产业管理的目的。因此,政策法规管理既是信息产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信息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2)调控管理

信息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信息产业内的各信息企业发展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是受利益驱动的。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自己企业的时候,有时会偏离兼顾国家利益的方向。在偏离方向的时候就要求通过产业管理约束企业行为,从总体上进行协调和控制,这就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产业管理中的宏观调控,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间接调控体制,主要是利用信息产业政策和经济杠杆,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信息产业的结构优化和总量平衡,保证信息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和良性循环。这种宏观调整的任务是由国家一级的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完成的。国家信息产业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信息产业政策、规划和有关标准,对全国性的信息产业活动统一部署实施,使信息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

(3)市场监督管理

市场监督管理是指信息产业的信息商品市场的监管。市场调节机制是推动信息产业生产要素流动、促进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也是组织、调控信息产品生产与流通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完善信息商品交易法规和信息商品市场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有序的信息商品市场体系。信息企业在信息商品市场体系中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并在承受信息商品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4)信息化管理

信息产业肩负着推进各类信息化进程的任务,其中包括信息产业、信息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非信息产业、非信息企业的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信息产业、信息企业自身信息化是信息产业管理任务的组成部分。非信息产业、非信息企业(包括国民经济、社会)的信息化,也是信息产业管理的任务。所以,信息产业管理肩负有推进各类信息化进程的责任

(5)创新管理

在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是信息产业独立形成的主要标志。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在信息产业管理中,要大力推进产业内各部门科研机构的优化组合和改组转制工作,在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者建立虚拟研发组织,实现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一体化。要积极引入高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和机制,为技术创新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要选准突破口,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新突破。

3.信息产业管理的性质[2]

信息产业管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下是对两个方面地阐述。

①信息产业管理的理论性

信息产业管理以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作为自己管理的基础。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不仅包括信息产业经济学、信息产业管理自身的研究成果,而且包括理论经济学和相关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成果。没有后者就无法建构和形成系统的信息产业管理理论。例如,没有微观经济学,就很难讨论信息产业的组织管理。没有投入产出经济学,就很难讨论信息产业的关联管理。另一方面,信息产业管理又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这些实践经验不仅包括信息产业管理自身的经验,而且包括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后者,信息产业管理的理论仍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

②信息产业管理的实践性

信息产业管理对于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信息产业管理所揭示的众多信息产业发展规律、管理机制和协调手段,对制定合理的信息产业政策,选择信息产业的战略重点有积极的帮助。其次,信息产业管理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实践经验和管理方法,对人们进行具体的管理活动,防止信息产业管理出现失误、偏差,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信息产业管理的特点[2]

信息产业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①“综合”特点

信息产业管理介于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之间。与宏观经济管理相比,信息产业管理强调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平衡和信息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的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相比,信息产业管理强调对信息产业组织规模和市场组织秩序的管理。此外,信息产业管理还强调产业部门的关联管理。

②“分析”特点

作为一门管理学科,信息产业管理与其他管理学一样也带有突出的实证性。但它在实证中不仅注重描述而且更强调分析。它认为,一切实践经验和理论原则都不仅反映了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或机制,而且都受各种具体变量的系统制约。因此,需从系统关系中进行对比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住实践经验的“合理内涵和理论原则的基本内涵”。

③“演进”特点

信息产业经济在运行中受到众多变量的影响,每一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引起信息产业经济态势的改变。与此对应,信息产业管理在研究中始终注意变量问题,强调从运动发展的角度、“过程”的角度把握每种经济现象和整个信息产业经济关系,反对用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产业管理是在众多经济学科,包括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但它毕竟刚刚起步,因此有必要弄清相关学科理论与信息产业管理的关系,打好信息产业管理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基础。

5.信息产业管理的经济学基础[2]

信息产业管理是以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信息产业发展规律、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6.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模式[2]

信息产业管理体制是对信息产业进行宏观管理的产业管理体制。它是管理机制(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各级管理机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和管理制度(保证管理机制发挥作用)等方面的统一体。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是实现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织保证。它决定着信息产业运行的有效方式,制约着信息产业的管理水平,是合理组织信息产业发展和有效保证信息产业正常运转的主要手段。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有以下三种模式。

(1)集中式

集中式信息产业管理体制是按照统一计划对全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与协调,对信息产业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发展进行统一分工、统一安排和统一管理,使全国信息产业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体制有利于调动信息生产要素,有利于充分发挥宏观大系统的功能,可以实现全国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共享。但是,这种体制需要政府大量投入,容易导致整个产业管理体制的僵化,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还会造成对企业的束缚,限制企业的自主发展。

(2)分散式

分散式信息管理体制是完全由信息产业各部门(各信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我协调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在这种体制下信息产业各部门(各企业)完全靠自己的预测选择发展方向,选择的标准只是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效益。因而由此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在竞争中求得信息各部门、各信息企业的相对平衡。这种管理体制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信息需求,可以满足企业的灵活管理,但是缺乏统一安排,既影响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平衡发展,也影响信息产业内各行业的平衡发展,有时产业内各行业的过度竞争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3)集中、分散结合式

集中、分散结合式是集中式管理体制和分散式管理体制结合在一起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可以避免上述两种方式的弱点,发挥两种方式的长处。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所实行的管理体制,是由这个倡家的具体国情和这个国家信息产业的现状决定的。因为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是受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经济水平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资源约束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本身也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产业也必将成为当代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加强对信息产业管理的研究,提高信息产业管理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7.信息产业管理的任务[3]

信息产业管理的任务,就是对内促进本产业的发展,对外协调本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完成任务的标准,就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产业管理者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支持那些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本产业要求的活动,有时为了这样做,可能要限制或牺牲本产业某些局部的利益。

1.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产业内各企业发展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总是要受到利益的驱动。虽然不排除确实有许多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自己企业的时候能够同时兼顾国家的利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为了追求自身1赢利益的最大化,就有可能偏离上述要求。这个时候就要求通过产业管理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从整体上来协调和控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产业活动是以生产社会化的形式进行的,任何社会化的生产活动都要进行调节”的道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社会生产主要靠市场机制,即市场调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决定了对国内各种产业活动的调节,既需要采取计划手段,也需要利用市场机制,是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信息产业活动自然也是如此,只不过它的调节方式有所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产业管理中的宏观调控,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间接调控体制,主要利用信息产业政策和经济杠杆,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现信息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总量平衡,保证信息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良性循环。这种宏观调控的任务是由国家一级的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来完成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定信息产业政策、规划和有关标准,对全国性的信息产业活动进行管理。比如,全国性的信息基础设施,由国家统一部署实施,对信息产业内各行业、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信息产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使信息产业的发展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

为了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

2.政策法规管理

信息产业的政策法规管理,指的是信息产业管理部门通过信息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产业进行管理。因为产业是由许多本产业各个行业的企业组成的,企业的运作是各个企业管理者的事情,产业管理者不可能去直接指挥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只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使企业管理者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去行为,达到产业管理的目的。所以,政策法规管理既是信息产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信息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3.信息产业的信息市场监管

市场调节机制是推动信息产业生产要素流动、促进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对于组织、调控信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也是重要的手段。因此,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体系,完善信息交易法规和信息市场管理制度,使市场调节机制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使信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得到规范,逐步形成有序的信息市场体系。

信息企业在这样的信息市场体系中,将由于克服行政束缚和行业垄断而获得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同时也将承受信息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4.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在信息化过程中,既有信息产业、信息企业的信息化问题,也有非信息产业、非信息企业的信息化的问题,还有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问题。对于前者,自然是信息产业管理任务的组成部分,对于后两者,也是信息产业管理的任务。所以,信息产业管理肩负有推进全国各类信息化进程的责任。

5.信息产业内的技术创新

在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是信息产业独立形成的主要标志。要达到此目标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在信息产业管理中,要大力推进产业内各部门科研机构的优化组合和改组转制,在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者建立虚拟研发组织,实现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一体化。要积极引入高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和机制,为技术创新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准突破口,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新突破。

6.信息企业的运营指导

产业管理部门不能代替企业管理者去管理企业,但是产业管理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不闻不问。信息产业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对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等。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