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信息编码

百科 > 信息管理术语 > 信息编码

1.什么是信息编码

信息编码是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在进行信息处理时赋予信息元素以代码的过程。即用不同的代码与各种信息中的基本单位组成部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信息编码必须标准、系统化,设计合理的编码系统是关系信息管理系统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2.编码在通信理论中的含义

在通信理论中,编码是对原始信息符号按一定的数学规则所进行的变换。使编码的目的是要使信息能够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迅速地传输至信宿。在通信中一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不失真或允许一定程度失真的条件下,如何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传递信息,这是信源编码问题;其次是在信道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如何增加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又使信息传输率最大,这是信道编码问题。信源编码定理(申农第一定理)给出了解决前一个问题的可能性,并同时给出了一种编码方法;有噪信道编码定理(申农第二定理)指出存在着这样的编码,它可使传输的错误概率接近于信道的容量,从而给出了解决后一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在通信中使用编码手段可以使失真和信道干扰的影响达到最小,同时能以接近信道容量的信息传输率来传送信息。

3.信息编码的目的

信息编码的目的在于为计算机中的数据与实际处理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4.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

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信息编码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信息编码科学、有效的重要手段。一般地认为,信息编码需要遵循8个基本原则,即唯一性原则、正确性原则、分类性原则、扩展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不可更改性原则、重用性原则和简单性原则。

信息编码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唯一性原则。一种信息只能有一个信息编码,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信息编码,不同的信息编码表示不同的信息。这是信息编码的最本质的属性,也是信息编码必须遵循的原则。例如,为了有效地管理公司订单信息,每一个订单只能有一个订单编码。如果不同的订单有相同的订单编码,那么对订单信息的管理就会出现混乱。

正确性原则表示信息编码应当科学、合理,既遵循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又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既能满足组织自身的需要,又能满足组织合作伙伴的特殊要求;既要符合国家的标准或规定,又应该尽可能地遵守国际标准或惯例;信息编码既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在许多情况下,信息编码应当采用折中的方式。

分类是认识和描述信息的基本方式,信息编码应该遵循分类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信息应该按照合理的规则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使得同一类信息的编码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这样便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使用。例如,为了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了这样的编码方式:10表示原材料,101表示黑色金属原材料,102表示有色金属原材料,1023表示铝金属,10232表示铝棒。

随着组织的发展变化,组织中的管理信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信息编码不能仅仅考虑组织当前的信息状况,而且应该考虑组织未来的发展状况和需要。信息编码应该有足够的编码资源,以便满足组织不断增长的对信息编码的需求。这是信息编码的扩展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的含义是,组织中的信息无论是否采取统一的编码体系,只要有了唯一性的编码,那么组织中的所有部门都应该使用这种唯一性的编码,不能出现各自为政、一码多用的现象,同一种信息只能有一种信息编码。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识别信息和充分地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编码是组织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基础,是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最主要的标识和特征。也是组织最基础、最重要的规章制度之一。鉴于信息编码的重要性,信息编码规则确定并且信息编码使用之后,一般不允许改变。如果频繁地修改信息编码规则,那么有可能引起管理信息系统无法正确地识别信息和无法有效地执行管理功能,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组织处于无序状态。这是信息编码不可更改性原则的要求。

为了避免同一种信息有不同的编码,信息编码应当包含信息特征。例如,在编码产品零部件和工装夹具时,不宜使用自然序号、产品所属号等方式,而应该依据零部件结构特征、工装夹具结构特征来编码,这样容易做到相同结构的零部件、工装夹具自然有相同的编码,类似结构的零部件、工装夹具有类似的编码,不同结构的零部件、工装夹具有不同的编码。在这种方式下,当为某个新零部件、工装夹具编写编码时,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具有这种结构特征的零部件、工装夹具是否存在,从根本上解决一物多码现象。这种有效地重用以前的知识、经验、成果的编码思想称为重用性原则。

信息编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组织信息。即使是使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各种信息,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仍然不可缺少人工的参与。因此,信息编码不宜过于复杂,应该在满足其他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简单明了、容易识别、学习和使用,这样可以避免组织采用新的信息编码时,组织中的各级管理人员由于不习惯、不方便等原因拒绝使用新的信息编码或者消极抵抗新的信息编码的使用,从而最终可能导致新的信息编码被放弃的命运。这是信息编码简单性原则的要求。

5.信息编码标准化工作特点

信息编码标准化工作根据信息化管理需求用代码表达事物(概念)或其特征,并将其标识原则和方法以标准(规范)的方式进行发布和管理。该项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影响面广且深远、推进难度大,具备如下4个基本特点。

1.信息编码标准化本质上属于高层次的标准化。

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解决的是数据层面的规范化问题,所以应该结合企业信息化总体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实现企业层面更广泛的协调和统一, 为信息集成共享和资源整合优化铺平道路。

2.信息编码标准化涉及多专业和多学科。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涉及设计、制造、管理、计算机、标准等多个学科和专业,各学科和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所以一个编码方法往往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标准化人员共同研究确定,它不仅要反映信息组织与管理的模式,而且要求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需要各有关单位、部门及专业人员大力协同工作实现。

3.信息编码标准化工作具有全过程、全方位特点。

制造企业的信息编码标准化工作范畴涵盖从产品、零部件到原材料、设备、工装等各种制造物资,从市场调查(军工产品的立项论证)到产品设计、制造、装配、试验、定型、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前端延伸到供应商,后端延伸到客户,具有全过程、全方位的显著特点。

4.信息编码标准化工作以追求代码统一(唯一)为目的。

在实际工作中,对具体事物(或概念)进行分类与编码时,往往有多种方法可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很难判断哪一种方法是最佳选择时,追求代码统一(唯一)成为主要目的,这时,企业应当尽快确定一种方法,立为标杆,形成标准统一发布和使用。

对于信息编码标准化工作来讲, 明确哪些信息对象需要编码、收集和分析代码的生成与使用要求等是该项工作关键的步骤,本文从企业业务、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信息系统实施3个途径探讨企业信息编码标准化需求的收集与分析过程。

6.常用的代码类型

一般应有的代码有两类,一类是有意义的代码,即赋予代码一定的实际意义,便于分类处理;一类是无意义的代码,仅仅是赋予信息元素唯一的代号,便于对信息的操作。常用的代码类型有:

(1)顺序码,即接信息元素的顺序依次编码;

(2)区间码,即用一代码区间代表某一信息组;

(3)记忆码,即能帮助联想记忆的代码。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而编码的方案也非常多。例如:我国制定的包括一、二级汉字和常用符号的图形字符代码(GB 5007-85),日文、韩文等其他文字与符号的“大5码”(BIG 5),英文字符的“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