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归因

百科 > 心理学 > 归因

1.什么是归因

  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或线索对人的内心状态或外部行为表现推测原因的过程。

  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动物,总希望使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归因的六个因素分别是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2.归因的三个维度

  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mard 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外源),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稳定性),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可控性)。

  内因,指存在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以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如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特征,称之为内归因。

  行为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如果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之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综合归因: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之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称之为综合归因。

3.归因的原则

  人们通过检查刺激客体、行为主体、背景三个独立纬度的信息,去寻求行动原因。

  归因时需要的三种不同类型信息:

  • 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反应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
  • 共同性信息:对同一对象不同主体是否做相同反应;
  • 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反应是否一致。

4.归因的影响因素

  1、社会视角的影响,由于人们在归因上的社会视角不同,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有明显的不同。

  2、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是一种自我防卫。

  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其带来的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被内归因。对他人的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以保护自我价值,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误差。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