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风险
1.什么是技术开发风险[1]
技术开发风险是指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研究开发方虽作出了最大限度努力,但由于现有的认识水平、技术水平、科学知识及其他现有条件的限制,仍然发生了无法预见、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导致研究开发全部或部分失败,因而引起的财产上的风险。技术开发风险仅指因技术上的随机性因素导致技术开发工作失败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因不可抗力和当事人违约而造成技术开发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2.技术开发风险的表现[2]
在技术开发合同中,常见的技术开发风险通常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方面的风险。开发的技术虽然符合科学原理,但由于技术难度大,现阶段还难以完成。或者遇到技术困难,如仪器设备、情报资料、协作等条件不足,因而导致研究工作失败。还有可能当事人事先的设想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不可行的,导致开发失败。
第二,竞争的风险。技术开发尚处在研究过程中,已经由其他人成功研究出同样的技术。
第三,客观环境的风险。由于客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技术开发不合时宜,或者已经没有必要了。
3.技术开发风险的确定要件和承担原则[3]
确定技术开发风险的要件有:
(1)开发课题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具有足够难度;
(2)研究开发方在主观上已尽最大努力;
(3)该领域的专家认为研究开发失败属于合理失败。
技术开发风险责任的承担原则是: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承担;合同无约定的,由当事人合理分担。当事人一方发现可能导致开发失败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损失;当事人一方没有及时通知另一方并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应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责任。
4.技术开发风险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4]
1 科技成果不成熟是产生技术开发风险的重要原因。建立校内开发基地、加强中试是减少风险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的科技成果主要是技术先进,无风险、见效快、投资少、收益大的新技术、新产品。当前,企业渴求技术成果,又害怕开发不成功,这主要是高校的技术成果是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多数缺乏一定的适用性、可行性及可靠性。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原理性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科学问题,并以论文的形式验收,属基础或者应用基础研究。而对成果将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工艺、设备及生产成本考虑得很少,所以实用性差。作为技术用于产品生产后,其产品的成本、价格以及市场前景,都是经营者必须考虑的。许多科研人员在签订技术合同前只粗略估计了产品的成本及价格,可行性分析也欠缺。投入生产后,设备工艺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也估计不充分。所以,实验室出来的科研成果,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才能进行某项新产品或新材料的技术开发。
如何让科研成果变得成熟呢?技术开发基地建设很重要。在基地进行中试,是减少技术开发风险的重要环节。技术开发基地设备比科研设备的功率要大,占地也要大一些,也称中试基地。作为材料及其加大专业,依托某项科研成果,对多种材质、多种工艺进行反复多次试验,得出多种产品的工艺方法。这些相对成熟的开发成果能够满足企业的短、平、快要求,企业能尽快地见到效益,表明该项技术开发也宣告成功。
对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工厂进行技术开发,校内基地尤为重要,因为这样的企业不能停产搞试验。在校内开发基地将科研成果进行小试、中试,然后进行试产、试销,吸收用户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技术方案,如此反复循环,科技成果逐渐成熟。近10年来,材料学院各个学科都相应地建立中试生产线,凡是经过了试生产的项目,技术开发基本上成功。我院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企业界人士的好评。关于开发基地建设费用可以多方面筹款。一是国家专项拨款,如211工程,世界银行代款,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建设费;二是政府设立的“科技”项目,拨款和贷款经费;三是风险投资;四是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
2 技术开发人才缺乏是技术开发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大力培养技术人才是减少风险的必要措施
技术开发成功与否,人才是非常关键,近10年,大多数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国有大中企业,因技术人员较少,只能应付日常技术工作,没有时间再学习,知识有些老化,对于高新技术接受较慢。年轻的技术人员,则因在学校只注重基础,工程师的技能训练时间极短,动手能力较差。高校教师则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有一部分人技术开发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学校从观念到政策上都比较偏重科研,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在技术开发上下功夫。致使技术开发难度很大。
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人才创新,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美国出现科技人才拥有工程,出现“员工充电,老板出钱”的热潮,如福特汽车、摩托罗拉等企业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支出费用高达10亿美元以上。在我国沿海一带的外资企业也十分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技术开发人才,是减少技术开发风险的必要措施。
众所周知,人才有学术型和技能型,进行技术开发则是需要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把技术推向企业,就需要懂技术的人去联系企业的生产环境,亲I临现场组织攻关,指挥设备及工艺的调试,既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又需要掌握高新技术的特别技能。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从高校人手。第一,高校选择教师时,除了注重教学科研能力外,还要考虑技术开发能力。第二,对学生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还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我院在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中,除了增加计算机应用知识外,特别注意加强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如学校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拨款120万元,建设“材料组织性能分析的多媒体实验室”,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如毕业论文期间,对于“毕业设计出校门,带着项目进工厂”的教学方式,学校十分重视。第三,承担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的培训任务。技术开发合同书中一定要有技术培训的内容及其费用。有条件的还可以联合开办培训班,员工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充电”接受新知识保证工厂技术人才的稳定。
为了稳定技术开发人才,还应建立激励机制。
3 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是产生风险的主要问题,建立风险投资体系,是减少风险的财力保证
当前技术开发的经费基本上是靠企业投入。企业作为委托方(或合作方)一般无稳定的技术开发经费,当企业意识到需要进行技术开发时,才挤出少量经费起步,很多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由于效益不好,第二阶段就再无经费投入,不少项目由于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要解决资金问题,可以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校内开发基金;广泛开展科技保险业务等几方面筹集。
3.1 建立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是充分运用市场的作用,注重高新科技型企业经营效益与前景的一种投资形式。近年来,美国侧重从两个方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美国政府建立了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基金,扶持了近500家高新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由大企业建立风险投资公司,直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目前美国已有100多家大型企业都建立了各自的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资本支持其产品的发展。我国政府也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也有些投资公司慢慢兴起,为高新技术进行风险投资。尽管风险投资力度不大,但我们应充分掌握好政策。如我院开发的纳米材料,被深圳尊业投资公司作为风险投资,第一期投资1000万元,重点用于技术开发的设备购置上。这项科研成果开发出来已有两年多,产品前景被很多单位看好,但苦于风险太大,望而生畏,而尊业公司的股东多数是证券商人,风险意识强,投资力度大,这种风险投资使该技术快速走向市场。
3.2 建立校内技术开发风险基金
学校每年的技术开发经费占一半以上,可以从这些开发经费提出一部分作为技术开发风险基金。对那些市场前景好的技术开发项目先贷款,待项目开发成功后再收回贷款经费。
3.3 广泛开展科技保险业务。
支持技术开发者投保不少的保险公司已开设了科技保险这一险种。有的已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一些风险大的技术项目,事先投保可以使技术人员放下包袱,大胆探索。如卫星上天、航空飞机等都进行了投保。对于科技保险业务目前我国开展得不广泛,其中主要是费用太高,只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参与此项工作,让更多的人投保费用就可降低,这对保险公司和技术开发者都有利。
总之,只有措施得当,方法好,技术开发率就越高,风险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