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民族经济

百科 > 经济术语 > 民族经济

1.什么是民族经济[1]

  民族经济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民族社会经济的总称,如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经济活动,包括工业农业、畜牧、建筑、交通、通信化工、电子等。

2.民族经济的特点[2]

  (1)民族性。从根本上说,民族就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每个民族的经济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或从事牧业、或经营农业、或擅长渔牧业等。在同一产业中,不同的民族也有着不同的生产模式

  (2)地域性。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相对固定的居住区域,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该少数民族经济活动的方式、范围等特性。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巨大差别,直接来自于少数民族居住区域的差异性。

  (3)相对落后性。在大多数国家,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落后于本国境内的主体民族。尽管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直到今日少数民族地区的总体经济水平与汉族地区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4)复杂性。民族地区的经济一般比较复杂。不仅有一般地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还有其特殊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和宗教问题相交织,就使得民族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征。

  (5)国际性。在许多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在边境地区,有的民族甚至是跨境而居。我国大约有30多个民族居住在边境地区,这些民族经济的模式、发展范围和程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民族经济的严重影响。

3.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

  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使民族文化实现现代化,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促使民族经济实现现代化。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切文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民族文化也不例外。如果脱离了文化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形态,就会导致“文化决定论”的错误。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时期,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之中;每一种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文化现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是基础,文化由经济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在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民族文化特点的同时,民族传统文化对社会形态的发展又具有强烈的能动作用。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经济现代化的关系是冲突亦或是契合?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存在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冲突论,认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现代化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相互冲突的。另一种是一致论,认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现代化之间是一致的。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