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流动性风险管理

百科 > 风险术语 > 流动性风险管理

1.什么是流动性风险管理[1]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应避免各种业务品种在某一特定的时期风险过分集中和业务中产生的资金流量缺口风险。同时必须考虑自身财务状况恶化时,被交易对手要求提前终止安排或提高信用安排时所需要的融资来源。

2.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义[2]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通常从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着手。从存量角度来看,它要求银行必须保留一定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而且其流动性资产还必须与预期的流动性需要相匹配。从流量角度来看,资金的流动性可以通过银行的各种资金流入来获得,比如存款的存入、贷款的归还、利息收入等。所以,流动性管理不仅要求商业银行持有充足的现金等流动性资产,而且还应具有迅速使其从其他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以保证能够及时应付支付义务和贷款承诺。

(1)流动性管理是扩大银行业务、增强银行实力的基本手段。

流动性风险管理通过资金头寸的调度来实现,头寸可以使商业银行能借助于内调外借有效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使业务规模相应扩大。同时,加强流动性管理还使央行供给商业银行的头寸实现有效派生,即保证商业银行拥有派生基础货币又能协调好基础货币派生存款的能力,从而提高银行的实力。

(2)足够的流动性是维护和提高银行信誉的保证

足够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来说可谓异常重要,而客尸对流动性的需求又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成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既突出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对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出现经营亏损十分危险,但陷入流动性危机更为可怕。流动性危机会直接、广泛地影响一家商业银行的形象,缺乏声誉、丧失信誉的商业银行是不可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而善于调度头寸、流动性管理良好的商业银行,通常都保有较高的清偿力以偿还债务,并有足够的可贷头寸以满足合理的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就是在一系列债权债务正常顺利的不断建立和消除中得以实现,同时也建立在一家商业银行的良好信誉基础上,从而保证其健康发展。

(3)流动性管理是避免和减少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其经营与各种风险并存交织在一起,如呆滞和坏账的风险、利率波动的风险、有价证券行市涨落的风险等。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大多与资金供给和需求相关。因此,须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通过及时灵活的资金调度,有效的协调头寸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力争从多种角度规避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风险。(4)流动性管理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将起到重要作用正因为良好的流动性管理能扩大银行业务领域并增强银行实力,而业务的拓展和实力的增强将极大促进银行的效益,所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之一便在于加强管理,建立良好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加强流动性管理,对资金头寸进行及时调剂,可以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更加主动,可以将商业银行的非盈利性资产降至必要的最低水平,从而提高其总资产中盈利性资产的比重。

3.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2]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实质上是要求针对影响资金供给需求的诸多因素,设法在资金的流出和流入之间取得一种平衡,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保持负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还要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保持负债的稳定性和资产的流动性实际上是要实现资金流出、流入的平衡。以此点出发,“适度”便成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要求,即通过资金的及时调度保证适度的流动性。

(1)适度控制存量

“适度”的存量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存量过大流动性过高的同时就意味着商业银行盈利性丧失,利润降低;反之,存量过小,流动性不足,客户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必然危及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甚至使其陷入流动性危机。因此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适度控制存量,特别是使其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既能满足银行日常经营活动所需,又不至过多,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2)适时调节流量

当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而导致资金盈余时,需要及时调度资金头寸,扩大对盈利性资产的投入,以保持资金资产存量的适度性:当资金流入小于流出而导致资金存量不足时,就必须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弥补资金缺口,以重新建立平衡。因此适时、灵活地调节流量,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来说同样十分重要。由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相对于需求而言总是处于缺口状态,所以适时调节流量便成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核心目标,商业银行需要适时、灵活地调节流量,以保证资金存量的相对平衡。

4.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则[2]

商业银行在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时面对的是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其自身的流动资产与负债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针对特定的流动性需求,银行在进行流动性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相机抉择原则

商业银行在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必须做出选择,在保证银行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要努力提高盈利性。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业务经营重点权衡轻重,相机抉择。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既可以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以满足流动性需求(通常可通过发行债券、大面额存单及向金融市场拆借资金来补充流动性),也可以收缩资产规模,通过出售资产或以资产转换的方式宋满足流动性需求。通过主动负债筹集资金有利于银行业务扩张,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但另一方面,主动负债筹集资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易受利率、市场及公众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有时反而会造成银行筹资成本增加或者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通过收缩资产、资产转换等方式进行流动性管理,银行的资金调整、转换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小,在遭遇不确定的资产需求时,可通过内部资金调整来满足流动性,因此安全可靠且风险较小;但银行将为之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因为以这种方式进行风险管理,必须要准备大量的准备资金,这必然将以其他利息较高的资产规模收缩为代价。总之,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来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筹措资金的成本必须小于运用其所获得的收益,只有做到这一点,管理策略才是可行的。一般而言,一些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借款信誉,易于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而广大中小银行由于其规模、资金实力、信用等方面与大银行存在差距,因而多采取收缩资产、资产转换宋获得资金。

(2)最低成本原则

无论是主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还是通过自身资产转换来满足需求,都要牢记一点,那就是保证成本最低。成本最小化是最优方案选择的基础之一。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在对未来流动性需求及市场资金供求趋势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多种筹资方案以供选择。当然,成本最低化只是相对而言的。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