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目标导向行为

百科 > 组织管理术语 > 目标导向行为

1.什么是目标导向行为[1]

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个体由强烈的动机所驱使,希望达成某一目标的行为

2.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的区别[1]

这两类行为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对需要的强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在目标导向行为中,需要的强度随着该行为的进行而增强,直至目标达成或遭受挫折方止。即当一个人的行为受阻而不能达成目标时,挫折随之产生,当挫折感更加强烈时,目标需要的强度便会减低,直到它不再影响行为,放弃努力或另行尝试。而目标行为则不一样,当目标行为开始后,需要的强度就有减低的趋向。例如,某一职工为进一步深造,希望被某所业余学校录取,因此而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越是临近考期,越是心理紧张,需要越是迫切。而一旦入校学习后,需要的强度会随毕业的临近逐渐降低。

这样,一个人从需要、动机到行为,直到达成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就可用下图表示:

目标导向与目标导向行为

上图说明,人由强烈的需要或动机的驱使,会产生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但是,不管动机的强度如何高,并非所有的目标都能够达成,有的目标甚至永远也达不到,这也是并不罕见的。因此,目标行为以虚线表示。

3.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完成行为的区别[2]

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完成行为,各自对需要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对目标导向行为来说,需要强度会随着这种行动的进行而增强,越接近目标,动机强度越强,直到达到目标或者受到挫折而停止。而目标完成行为则不一样,当目标行为开始后,需要强度就有减弱的趋势。例如,一个饥饿的人为了充饥,迫不及待地寻找食物,对食物的需要强度增强,而当得到了食物并开始进食后,随着进食的增多,对食物的需求强度逐渐降低,直到吃饱终止了目标完成行为。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