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出口导向贸易战略

百科 > 经济发展战略 > 出口导向贸易战略

1.什么是出口导向贸易战略

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又称出口促进贸易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实施鼓励加工业产品出口,以替代原来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外汇收入,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

该战略最初由拉尼斯于1973年提出,其理论依据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即按照比较利益进行国际分工并相互贸易的国家都能够从贸易中获益。从实践来看,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未曾脱离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实施。

2.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评析[1]

进口替代国际贸易战略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作用也越来越大。采用进口替代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来都遇到了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的困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省率先成功地从进口替代转向了出口导向。

亚洲“四小龙”通过大力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在较短时期实现了经济腾飞。借鉴它们的经验,东南亚其他国家也纷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这一战略,通过废除许多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市场机制,以促进出口来带动本国(地区)的发展。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以“四小龙”为中心的东南亚诸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韩国、中国台湾省、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制造业成长率超过1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4%的同期水平。高速成长的结果,促使上述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率迅速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化率为28%-38%,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 24%,除印度尼西亚以外,东盟国家的工业化率也达到了18%-24%,接近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水平。

有鉴于此,国际发展经济学界对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及其落后地区首选的贸易模式。在世界银行1993年出版的《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的报告书中,将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而取得极大成功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及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近30年的发展称作为“东亚的奇迹”,并认为出口导向贸易战略为比其低一层次的发展中经济体树立了促进出口战略的样板,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却暴露了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局限性。与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相比,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最大特征是不断地推进市场经济化的进程,通过撤销各种政策限制,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低工资劳动力的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出口的市场主要是发达国家,过分地追求出口的结果使得国内工业体系内部出现了“双重化”的倾向,即出口产业的过度膨胀和内需产业的相对萎缩。以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例,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半导体市场的急剧萎缩,韩国庞大的半导体出口产业顿时陷入了困境,并拖累了给予半导体产业大量资金支持的金融业,进而引发了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不仅如此,急速的贸易自由化使得韩国来不及培育重化学工业发展所需要的零部件产业。在这种背景下,通过适当的关税及贸易限制来扶持国内重化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样一种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又重新被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纳,并被许多国际开发经济学者赋予了新的理论支持。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