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林迪效应

百科 > 经济理论 > 林迪效应

1.什么是林迪效应

林迪效应:对于会自行消亡的东西,每多存在一天,它所剩时日的期望值就会减小一些;而对于不会自行消亡的东西,每多存在一天,它所剩时日的期望值会增大。

林迪效应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越活越年轻”。林迪效应指出,经历的时间越长则未来生存的时间也越长。这适用于创造出来的事物,而不适用于生命体。一只小狗的寿命可能比一只老狗更长,但是一本已经在出版界发行了一个世纪的书可能在下一个世纪也会出现。

2.释义

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例如:当你看到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人,你可以自信的判断,年轻人一定比老年人剩余寿命更长。

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例如一门技术,情况就不同了。一项老技术有80年寿命,新技术有10年寿命,那么老技术未来预期寿命会是80+,新技术10+。那么老技术的预期剩余寿命将是新技术的8倍。因此一项技术(手艺)存活时间越久,其预期寿命就越长。

3.预测案例

物理学家哥特在某一天(1993年5月17日)列了一张百老汇的演出表,并预测,上演档期最长的那出戏剧将经久不衰,反之亦然。他的预测被证明有95%的准确度。孩提时代他就参观过大金字塔(5700年历史)和柏林墙(12年历史)并正确的猜到,前者会比后者留存的时间更长。

许多的进步来自年轻人,因为他们有相对不受系统束缚的自有和采取行动的勇气,而年长者多失去了这些品质。但是,年轻人提出的想法大多是脆弱的,不是因为他们年轻,而是因为大多数未经历练的想法往往是脆弱的。

反脆弱性意味着旧的事物要胜过新的事物,而且远远胜新的事物,这可能与我们的直觉不符。不管某些东西看起来多么符合你的想法,它的叙述多么好或者多么坏,时间更了解它的脆弱性,并在必要的时候毁掉它。

能够生存下来的事物必然是满足了一些(通常是隐性的)目的,时间能够看到这些目的,但是我们的眼睛和逻辑思维能力却无法捕捉它们。

例如巴菲特的手法作为一门股市手艺的话,已经纵横股市60载,抛开生理年龄限制,这项手艺未来市场预期寿命起码60+。同理某些什么才混了3年的年轻股神,开了一个私募,你可以简单的预期一下其私募的存世寿命。

对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手艺,你最好寻找历史寿命起码能够覆盖你的生命周期的老手艺学习,如果你学了一门诞生只有三年的新技术,可与预见未来你将在3年后这个技术淘汰的时不断学新的技术,如果你到老年的时候还在这种新手艺怪圈里不能自拔,你的老年大概率是挺悲催的。

4.应用

所以,一项技术存活的时间越久,其预期剩余寿命就越长。越老的作品,越有生命力。脆弱的东西就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塔勒布说,如果一本书已经出版发型了40年,我预计它可以再发行40年,但是,主要区别在于,如果它又存活了10年,那么预计它会再发行50年。简单的来说,作为一项规律吗,它告诉你,为什么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事物不会像人类那样“老化”,而是会越来越“年轻”。

在你选择装备的时候,林迪法则可以作为指导。

例如读书,学习知识。塔勒布说,最好的过滤性启发法,就是看书籍和科研论文的流传年数。只出版一年的书籍通常是不值得一读的,它具有“流芳百世”的质量的概率非常低,不管炒作得多么厉害,或者它们看上去是多么“惊世骇俗”。所以在选择读什么书时,塔勒布以林地效应为指导:已经流传了10年的书讲再流传10年;流传了2000年的书籍还将流传更长时间,以此类推。塔勒布的一个学生曾经问他应该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可读的书。“尽量不要读过去20年里出版的书,除了不是写过去50年历史的历史书。”

所以,你要训练的技能,你所从事的职业,你所创作的作品,最好要具有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值钱的性质。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