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
1.什么是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是指用电商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果蔬、生鲜肉类等。生鲜电商随着电商发展的大趋势而发展。2012年被视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元年。
2.生鲜电商的四个象限
如果从产品的附加值和电商难易度(注:电商难易度是指该产品是否适合做电子商务,比如是否适合通过网络来展示产品的特色,是否适合物流配送,是否容易通过网络建立信任。)两个属性来对产品进行划分,可以分成四个象限,如下图所示:
其中生鲜类产品属于物流配送要求较高而且产品附加值也较高的第二象限。在生鲜产品中海鲜毛利50%以上,普通水果约20%,冻肉20%-30%。尽管毛利略高,但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成本要比普通电商高出一倍,并且生鲜商品损耗率通常达10%至30%,而普通电商产品损耗率不到1%。
3.生鲜电商的难题
1、冷藏保鲜问题
食品不像家电、鞋子衣服等物品,放在仓库,不撞不淋它,它就安然在那,时间久了,顶多成为过时品但是还有价值,但是食品有保质期,过了期卖不掉就废了,生鲜食品过了期限那就更是成垃圾了。而仓库环节有太多的未知,产品品类少还好,比如已知的干货、调味品、生鲜食品之间的串味问题;新鲜猪肉放在多少温度下,给到消费者手中时才不会出现出水现象,空调出风口适合放什么产品等等,这些是已经知道的规律,可以很好的处理;但是随着品类、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多地方就难以拿捏了。
生鲜食品从采购、入库、发货整个环节都必须控制在保鲜期内。这些环节包括生鲜采摘、运输车送至冷库、冷库保鲜、消费者下订单、订单区域化处理、库存发货、消费者收到产品七大步骤,整个周期必须在保鲜期内完成。以生鲜蔬菜为例,从采摘到入库一般为1-2天时间,它们在库里最多能保存2天,也就是说整个库存周转为2-4天,这已经是一个极限。
2、配送成本问题
生鲜类的食品,对于物流配送要求极高,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又要保证达到的速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加上国内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中国冷链物流成本更是让很多电商望而却步。业内人士透露,生鲜食品大多需要冷链配送,成本是普通常温配送的130%,可能需要商家付出每单数10元以上的配送成本。
3、食品损耗率高
生鲜食品订单量流动性大,今天订单量为200单,明天可能是1000单,这也导致增加了库存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消费者网购生鲜食品的因素很多,其中天气变化就是一大原因:天气晴好时外出可能性比较大,逢上阴雨天气网购比例较高。因为订单量浮动导致的损耗成本,有时候高达百分之几十。这对于上线不久的生鲜电商来说风险更大:运营经验少、流量无法预知。不过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初期订单量不大,暂时不会出现备货不足问题。
4、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对于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消费者可能还不是很放心没有看到实物就购买,消费者会担心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也成为了生鲜电商难发展的重要原因。
4.生鲜电商发展的三个阶段
1,起源于传统零售商的鲜电商
生鲜最初的“触电”,是在2006年。那时,这一新兴的业务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超市电商,有人称其为食品电商,更有甚者扣上了“零食电商”的帽子。最早参与这个市场正是传统零售商们,麦德龙、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都是最早的触网者。
在2009年,这批最初寄望产业链延伸的生鲜电商们几乎倾巢败退。原因是合电商兴起,团购业务出现,综合电商开始与供应商直接合作,自己的游戏规则俨然被颠覆。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看到传统零售商们在电子商务上的人才短板、高额成本、高压竞争,连资本也不愿助其一臂之力。
2009年-2011年,传统零售商们的生鲜电商业务还存在,但已没有专门的团队管理,这是传统零售商涉足电子商务的第一次大败退。
2,生鲜电商的第二次分化
2012年,三个零售电商平台开始惹人注目:中粮的我买网,被沃尔玛收购的1号店,以及很小但是很特别的本来生活网。本来生活网一成立定位就是生鲜食品,后来成立了自己的线下体验餐厅;而坚持线上服务线下的我买网、1号店则先销售其他品类商品,再进入生鲜食品领域,1号店则推出自营生鲜品类。
3,生鲜电商的崛起
生鲜电商市场第三次大变化,源于新近顺丰优选的冒头,以及此后快速崛起的沱沱公社、优菜网和大卫之选,让人看到了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的机会。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全社会生鲜产品零售总额约2.5万亿元,而线上的交易额仅为1%,未来这一比例有望达到10%,2500亿的市场前景是各方看好的根本原因。然而,做大做强生鲜电商的难题是,冷链配送的高成本使得利润摊薄,而绿色农产品有限的供给又制约了企业规模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