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
1.信息源概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出版的《文献术语》一书将信息源定义为: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信息源。一切产生、生产、存贮、加工、 传播信息的源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源。
信息源是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都是借以获得信息的源泉。信息源内涵丰富,它不仅包括各种信息载体,也包括各种信息机构;不仅包括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料,也包括现代电子图书报刊;不仅包括各种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机构,也包括各种信息生产机构。
2.信息源的类型
(1)按信息源产生的时间顺序来划分:先导信息源、即时信息源、滞后信息源。
- 先导信息源是指产生于社会活动之前的信息源。如天气预报。
- 即时信息源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如工作纪录,实验报告等。
- 滞后信息源如报刊。
(2)按信息源传播形式来划分:口传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
- 口传信息源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人们通过交流、讨论、报告会的方式交流传播
- 实物信息源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制品中,人们可通过实践、实验、采集、参观等方式交流传播
- 文献信息源存在于文献中,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视听学习等方式交流传播。(包括印刷型信息源和电子信息源等)
(3)按信息的加工和集约程度分
- 一次信息源:直接来自作者的原创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信息
- 二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 从一次信息源中加工处理提取的信息
- 三次信息源:再生信息源或工具书(百科全书,辞典,手册,年鉴)
- 四次信息源:图书馆、档案馆、数据库、博物馆。
评论 |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