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农村产业结构

百科 > 产业术语 > 农村产业结构

1.什么是农村产业结构[1]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在农村这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农村各产业部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按照农村经济的横向分工,农村各经济部门可分为三类产业部门:①第一产业。是指直接利用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而取得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②第二产业,是指运用矿物资源进行开采和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与再加工的部门,包括工业、建筑业和采掘业等。第三产业,是指农村流通服务部门,包括农村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邮电、信息、旅游业等。

2.农村产业结构的三个层次[1]

(一)第一层次

第一层次的产业结构指种植业内部的粮食、经济作物,蔬菜栽培及饲料作物的结构。这个层次调整的目标是在发展粮食作物的同时,增加经济作物、蔬菜、饲料等作物的比重。实践证明,这个层次的调整比较容易:调整所需要的投资不多;技术要求不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第二、第三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准备资金、饲料及设备等。

(二)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产业结构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增加林牧副渔的比重,逐步做到超过种植业。这个层次的调整难度比第一层次的要大,因为:购置种畜、种苗、设备等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产品易腐坏,难贮藏,难运输,要求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等环节上提供服务。但这个层次调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大于第一层次,它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既巩固第一层次调整的成果,同时又为第三层次的调整提供资金、设备及技术条件。

(三)第三层次

第三层次产业结构指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增加农村工业及服务业的比重。这个层次的调整从总体上来说(不是就某一个行业而言)难度更大些,它要购置设备、仓库、基础设施等等,投资量大、技术要求高。但是,它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则远高于第一、第二层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由于它为工业、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直接推动了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3.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条件[2]

农村产业结构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和变化的,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取决于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各方面条件。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农村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一,资源条件是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业的基本特征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发展过程,它对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有很大的依存性。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对依赖其形成和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也就不同。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别,在这一地区形成的合理产业结构,在另一地区就不一定合理,在这一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在另一地区就不一定适宜。因此,一定的农村产业结构只能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各种资源优势。

第二,人类社会经济需要对农村产业结构也有重大影响。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社会需要对农村产业结构起着决定作用。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社会的生产需要不仅决定着农业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的计划安排,而且人们生活的需求变化和生产需要的变化,会促使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不同经济制度和不同经济政策,是导致不同的经济关系,形成不同的生产结构的重要因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经营使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局限性。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为有步骤地建立和发展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提供了可能。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有直接的影响。总之,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讲,生产力状况是决定性因素,资源等其他因素表现为第二位的或者属于次要的因素。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资源情况也可能成为第一位的决定因素。农村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是可变的。农村产业结构决定因素的多样化,主要取决于决定因素的相对性、可代替性和可逆性,这是农村经济部门结构决定因素的特殊方面。正确认识、分析、判断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主导因素或决定因素,是决策农村经济部门结构调整方向的重要依据,也是不断使农村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4.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3]

(一)综合性和整体性

农村产业结构属于农村经济结构的分系统,而各个产业部门又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子系统或因子。各个因子或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就构成农村产业结构这个综合体或有机整体。在这里,构成农村产业结构的各个因子(或要素)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全新的整体,并能发挥整体的功能作用。过去,我们一提农村就是指农业,一提农业就是指种植业,一提种植业就是指粮食。往往用局部代替整体,忽视整体功能,致使农村经济畸形发展,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二)系统性和层次性

农村产业结构是个多层次的复合体,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它是由多个层次、多个级别组合而成的。在这个总体中,聚集着纵横交叉的子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Image:农村产业结构系统示意图.jpg

图1农村产业结构系统示意图
(三)地域性和动态性

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及演变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严格制约。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区差异性,内地和沿海、城郊和边远山区、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不同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差异甚大,不能使用一种发展模式,而必须因地制宜。从时间方面进行考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方面条件会不断改变,不同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空间上表现为地域性特征,而在时间上则表现出动态性的特点。

5.制约农村产业结构的因素[1]

某一时期的农村产业结构模式,是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类型和模式是有差别的。因此,应当了解制约农村产业结构的以下因素。

(一)市场需求状况

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必然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农村各业的产品必须通过市场销售,才能检验出是否产销对路,结构合理。如果某种产品供大于求,产品严重滞销积压,就说明这个产业过剩,应该压缩了。

市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因素。从农村产业结构来看,具体可考虑以下几点: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致使农村产业呈现多部门、综合化。

市场价格的信号,往往对产业的调整起主导作用。如农民总愿意把资金投向收益高的产业部门。

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必然牵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如由温饱型需求向营养型需求的发展趋势,导致产业结构也必须随之变化。

(二)资源状况

农村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数产业依赖于资源条件。所以,农业产业结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资源结构状况的反映,例如,海南省的热带作物型农业结构与内蒙古的畜牧型农业结构,就是由资源决定的。

资源状况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制约,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如人口、资金、交通等)要统筹考虑,不可偏颇一方。

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的多样性并存。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三)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村产业结构也往往受农业本身所固有的特点的影响。主要有:

各部门的物质交换关系。例如,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很密切,林业为农业提供生态环境的保护,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而畜牧业又为农业、林业提供有机肥或资金等条件。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为安排不同产业结构创造了条件,如农闲时可发展工业副业生产。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较长;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替进行等特点,对产业结构的形成都有一定影响。

(四)经济政策

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广大人民的长久、整体利益而制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必须充分考虑并执行国家经济的、产业的政策。如为了保护环境,国家规定了限制小造纸厂的政策;为了保证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国家制定了粮、棉、油发展政策等。

6.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1]

产业结构优化:指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一)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否,首先要看能否适应市场需求,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优化产业结构,就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二)能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以能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效用为标志,具体表现是:

实现资源的组合利用合理化。即各种资源的配合、综合利用效果要好。

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合理化。即多级、多次、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化。

(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种效益要兼顾,全面考察各种效益是否优良。
(四)形成各产业之间的良性结合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的利用合理。产业之间产品价值的组合、运行良好。


7.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