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定员

1.定员概述

企业的定员,是指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合理定员能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能促进企业改进工作,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纪律松懈的现象,以提高效率。

2.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定员管理工作有以下内容:

①组织实现有关技术组织措施。先进合理的定员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措施基础上的。不断改善劳动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是实现定员标准的保证。

②建立、集合劳动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力招收、录用、聘用、辞退制度,劳动力调配和劳动挖潜、平衡调剂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③日常管理。主要是监督、检查、贯彻定员标准,主要管理工作有:建立劳动力配备登记表和劳动调配登记表,深人生产现场掌握生产情况和人员使用情况、岗位人力余缺情况,做好日常人员平衡调剂工作。

④加强职工文化、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改进工艺、改进操作技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效率,经常保持先进合理的定员水平。

⑤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及时分流人员和精简富余人员,消除窝工、浪费人力现象。

⑥按照定中有变、变中有定、又定又变、不断提高的原则搞好定员标准管理。

3.定员的要求

1、定员要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

即既要考虑到现实的技术组织条件,又要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尽量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形式;既保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避免人员的窝工浪费,尽量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办法来完成更多的任务。

2、定员要能够正确处理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要合理安排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提高直接生产人员的比重,降低非直接生产人员比重;要正确处理基本工人和辅助工人的比例关系,做到合理安排,配备适当,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可能,正确规定人员比例;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重要逐步提高。

4.定员工作的作用和任务

定员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用组织措施保证企业合理地配备人员,以达到节约人力、避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它是企业编制劳动计划的依据;是调配劳动力、检查劳动力使用情况的依据;是改善劳动组织,遵守劳动纪律的必要保证。

企业定员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部门和岗位,即包括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部人员。但不包括,与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无关的其他人员,或临时性生产和工作所需的人员,不能独立定岗的学徒工不列入定员范围。定员工作包括确定企业总人数、各部门的人数、各岗位的人数、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员的人数,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员工一般分为两类:

1、是从事生产和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直接生产人员;

2、是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为非直接生产人员。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类人才从事各项专门的活动,在客观上各类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

传统的观点认为非直接生产人员比例不能太大,中国曾经为国营企业规定了17%的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但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善,造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不合理现象;各种比例与企业生产特点有关,很难为企业确定这种比例关系,这完全取决于实际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服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既要做到合理分工发挥工人专长,又要避免因分工过细而造成人力资源利用不足。在机构设置方面,要求机构精简,管理层次少,做到人有其事,事有其责,杜绝互相推诿,提高办事效率。

5.定员的编制方法

定员工作要求做到先进合理,要符合高效率、满负荷、充分利用工时的原则。如果是一个新建企业,在一开始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劳动法律对员工的保护非常严格,哪怕辞退一名多余的员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处理不好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员工的士气,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选择科学的定员方法是很重要的。

定员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按生产工作量确定人数,劳动定额作为计算工作量的标准,在定员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要有劳动定额的岗位都应该考虑使用劳动定额资料来定编。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

1、时间定额定员

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加工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比较,而时间定额是最通用的劳动消耗标准,一旦不同工种和对象的劳动量换算成时间量就能比较了。用时间定额可以计算企业所有的基本生产工人的定员数。这个方法适用于许多场合,当用来计算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只要取全厂的生产任务总量;计算车间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生产任务取车间总量;同样地,如果计算某一工种的定员人数,生产任务取该工种的总计值就可以了。其余情况可以类推。

2、产量定额定员

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与时间定额法基本相同,只是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定额任务用产量定额表示。此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劳动对象单一的场合。如生产量大并且稳定的零件制造厂,可以按零件的加工任务量计算定员,总加后得到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员人数。

3、看管定额定员

根据机器数量、开动的班次和工人看管定额计算定员人数。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合于实施多机床看管的企业。对于实行一人一机的劳动组织方式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不一定合理。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生产任务必须饱满,机器没有停工时间,否则得出的定额人数会偏大。

4、岗位定员

根据工作岗位的数量、岗位的工作量、操作人员的劳动效率、劳动班次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按岗定员的方法与生产量无直接关系,与生产类型有关,它适合大型联动装置的企业。如发电厂、炼油厂、炼钢厂等。也适合于无法计算劳动定额的工种和人员。例如,辅助工、机修工、后勤服务人员等。用这种方法定员很难找到计算公式,工作抽样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操作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抽样,分析工作量是否饱满,如果工作量不足,可减少人员或者增加看管岗位。

5、比例定员

就是按企业职工总人数或某一类人员的总人数的某个比例计算出其他人员的定员人数。企业中的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某些辅助工人可以采用此法定员,使用的比例数是个经验数据,可以用工作抽样方法分析比例数的准确性。

6、业务分工定员

即根据组织机构、职务岗位的工作种类和工作量来确定人数。这种方法定性成分很大,又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这些人员的工作内容广泛,工作量不容易计算,工作效率又与每人的能力、工作态度和劳动热情有关,具体操作时有一定的难度。工作抽样也适用于处理这个问题。

企业的编制定员是企业人员数量及其构成的基本标准,是个相对稳定的劳动人事资料,企业不可能经常进行定编工作,有个较长的稳定期。但是,企业的生产量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往往变动很大,为了保证任务和人力相匹配,在每个计划期(年计划和月计划)都需要做人员需求计划,以指导劳动力的余缺调整和补充。这里指的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如果生产任务减少,基本生产工人就应该等比例减少,减下来的人员可以临时安排一些其他工作,甚至可以参与产品推销,这比窝工要好得多。

6.定员管理的原则

定员管理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因事设岗原则。即指在进行定员管理时,首先应该弄清楚企业要做的事,即工作量有多少,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合理配备人员,应该以事定岗,以岗定人,而不能因人设岗。换句话说,岗位和人的关系应该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先有岗,再有人,而不能先有人再有岗。

2.最少岗位数原则。即指岗位配置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用工效率,应尽量避免职责不清和职责重复。如果岗位划分过细,会导致某些岗位工作量不饱满,增加了内部交易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在进行定员管理过程中,对那些工作内容类似、工作技能要求相近、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应采用合并或撤销的方法。

3.人尽其才,人岗相宜原则。即指在定员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现有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合理使用劳动力,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尽最大可能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劳动定员管理简言之应该达到如下目标:实现人、岗、事三者之间的合理配置,以达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的目标,最终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用工效率和效益。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