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劳动定额

百科 > 定额管理 > 劳动定额

1.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是组织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在现代工业企业里,工人一般只从事某一工序的工作,企业内部的这种分工是以协作为条件的,怎样使这种分工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地协调起来,这就必须以工序为对象,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应该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规定生产一定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否则,生产的节奏性就会遭到破坏,造成生产过程的混乱。

2.劳动定额的形式

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两种:

1.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时间--时间定额

2.单位时间内应当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产量定额

两者互为倒数关系。另外,还有一种看管定额,这是一个人或一组工人同时看管几台机器设备。工业企业采用什么形式的劳动定额,要根据生产类型生产组织的需要而定。产量定额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少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看管定额一般纺织企业采用。

3.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

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同企业的生产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1、在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由于工作的生产专业化,长期固定的完成几道工序的制品,准备结束时间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的比重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劳动定额的组成,包括作业时间、布置工作的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三部分。工序单位时间定额的计算公式是:

  T0 = T1 + T2 + t0

其中:T0:单件时间,T1:作业时间,T2布置工作的时间,t0:休息与生理需要的时间 式中的作业时间T1是对每一个零件都要重复的。所以在计算单件时间时,能够直接进行,但是布置工作时间T2和休息与生理需要的时间t0,不是对每个零件都要重复的。所以在计算单位时间则是分摊到每个零件中去。均摊的方法通常以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即:

  T2=T1*k2/100 t0=T1*k0/100

T0=T1+T1*k2+k2/100=T1*(1+k2/100+k0/100)

其中:k2指布置工作时间占作业时间的比值;k0休息与生理需要的时间占作业时间的比值。

2、在成批的生产条件下,由于工作轮番的生产制造,每一种制品都要消耗一次准备结束时间。因此除了计算单位时间及其定额外,还要确定准备时间的定额。并将此时间按批量分摊到每一件制品的时间定额中去,这个时间定额叫单件计算时间定额T3。计算公式是:

T3=T0+T4/n

其中:T4:批零件的结束准备时间,n:批量

3、在单件生产条件下,为了简化时间定额工作,可用下列公式确定单件时间定额。

其中:k3为布置工作的时间和生理需要的时间占作业时间的比值。

T0=T1*(1+k3)+T4

4.劳动定额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企业的各种技术经济定额中,劳动定额占有重要地位。正确地制定和贯彻劳动定额,对于组织和推动企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基础,是科学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计划的许多指标,都同劳动定额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应用工台时定额,以便把生产任务和设备生产能力,各工种劳动力加以平衡;在制定劳动计划时,要首先确定各类人员的定员、定额;在生产作业计划中,劳动定额是安排工人、班组以及车间生产进度,组织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平衡,制定“期”、“量”标准的极为重要的依据;在生产调度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劳动定额。在科学的组织生产中,劳动定额是组织各种相互联系的工作在时间配合上和空间衔接上的工具。只有依据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企业才能合理地配备劳动力,保持生产均横地、协调地进行。

二、劳动定额是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劳动定额是在总结先进技术操作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同时,它又是大多数工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因此,通过劳动定额,既便于推广生产经验,促进技术革新和巩固革新成果,又利于把一般的和后进的工人团结在先进工人的周围,相互帮助,提高技能水平。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可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可以鼓励广大职工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促进车间、企业生产水平的普遍提高,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劳动定额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主要基础资料。经济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实现勤俭办企业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每个企业都要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严格地实行预算。企业的经济核算,一方面要求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尽量节约生产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严格核算生产的消耗与成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定额是制定计划成本的依据,是控制成本的标准。没有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就无从核算和比较。所以劳动定额是企业实行经济核算,降低成本,增强积累的主要依据之一。

四、劳动定额是衡量职工贡献大小,合理进行分配的重要依据。企业必须把职工的劳动态度、技术变化、贡献大小作为评定工资和奖励的依据,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劳动定额是计算工人劳动量的标准。无论是实行计时奖励或计件工资制度,劳动定额都是考核工人技术高低、贡献大小、评定劳动态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劳动定额,就难以衡量劳动业绩,合理地进行分配。

5.劳动定额的制定要求

制定劳动定额,总的要求是全、快、准。“全”是指工作范围的要求,凡是需要和可能制定定额的工作都要定额。“快”是指时间上的要求,就是要简便、工作量小,能迅速制定出定额,及时满足生产需要。“准”是指质量上的要求,即定额水平要先进合理。如果定额水平不先进合理,即使制定定额很全很快,也不会发挥定额的积极作用。

所谓先进合理,就是制定的定额要在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大多数职工可以达到,部分先进职工可以超过,少数后进职工也能够接近以至达到的水平。这样的定额才能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定定额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对的。为了保证定额水平能够先进合理,在制定定额时必需符合三条要求:

1、确定一个产品或者一项工作的工作消耗,必须要有科学依据。科学依据是指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质量标准、过去定额完成情况的统计资料,同行业同工种在条件相似情况下的定额资料等。

2、要总结和推广节约劳动的先进经验,挖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保证定额水平的先进性。

3、要保证相同工作定额的统一和不同工作(包括不同生产单位、不同工种、不同产品)定额水平的平衡。

在制定定额时,全、快、准应全面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困难。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制定定额方法。

6.制订劳动定额的原则

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生产过程和特点,其劳动定额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制订的方法也可能各不相同。但为使劳动定额发挥促进生产的应有作用,根据工业生产的普遍特点,在制订劳动定额时必须符合下列原则:*制订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定额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确定定额水平应有科学根据,实事求是,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 同一企业内,各个车间、班组、工序间的定额水平必须平衡,要保证相同工作其定额水平的统一。
  • 定额工作必须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职工积极性,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方针为目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健全,不断提高。

7.劳动定额的贯彻和分析

劳动定额制订以后,必需组织定额的贯彻执行。贯彻执行劳动定额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依靠群众,发挥党团员、老工人和班组定额人员在定额管理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把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加强定额考核分析工作,随时掌握工人达额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要切实贯彻执行各种重要的技术组织实施,及时地鉴定、总结和推广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成果;还要把发动群众开展劳动竞赛密切结合起来;企业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帮助工人达额,保证定额的全面贯彻执行。

为了保证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和给制定、修改定额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企业必须加强对定额完成情况的统计、检查和分析工作。

1、要健全工时消耗原始记录,分析工时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2、分析研究工时的利用情况。企业工时利用情况,主要通过工人出勤率工时利用率两个指标来反映。 工时利用的变化,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分析工时利用的目的,主要是提出工时浪费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以增加生产时间,缩短停工时间,增加有效工时,减少无效工时。

3、分析工时定额的完成情况。从分析完成定额的情况着手总结先进经验,找出影响定额贯彻的各种因素,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进一步掌握工时消耗变动的规律,为制定和修改定额提供依据。

8.劳动定额案例分析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