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编定员
1.什么是定编定员[1]
定编定员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职能的分解,根据需要确定企业的编制,并确定执行岗位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
2.定编定员的原则[1]
1.工作效率原则
定编定员的目的是为了精简机构,促进生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定编定员工作应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在保证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连续协调的前提下进行。
2.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符合劳动管理的一般规律,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与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或条件大体相同的企业所确立的标准相比较,努力实现组织机构精干、岗位设置合理、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
3.合理性原则
所谓合理性,就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结合本企业技术资金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挖掘员工潜力的可能性,从而确定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
4.编制、人员比例关系协调原则
在确定各类岗位及人员比例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种比例关系。
(1)直接与非直接生产岗位人员的比例。
(2)生产工人内部基本工人与辅助工人的比例。
(3)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
(4)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
(5)服务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
(6)男女员工的比例。
3.定编定员的特征[2]
1.必须在企业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基础上进行;
2.必须在企业业务发展方向已定的基础上进行;
3.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即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4.不仅要从数量上解决好人力资源的配置,而且还要从质量上确定使用人员的标准,从素质结构上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
定编定员与岗位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岗位确定过程本身就包括工作量的确定,也就包括了对基本的上岗人员数量和素质要求的确定。
4.定编定员的依据
定编定员主要是为以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编制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和调配人力资源。
2.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节约使用人力资源。
3.不断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此,定编定员必须做到:
1.以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员工的工作士气、职业满意度为中心。
2.以精简、高效、协调为目标。
3.同新的劳动分工和协作关系相适应。
4.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
5.定编定员的标准[3]
定编定员是一种科学的用人标准。它要求根据企业当时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本着精简机构、节约用人、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规定各类人员必须配备的数量。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务工作岗位孺配备什么样的人员以及配备多少。它通过对企业用人方面的数量规定,促进企业少用人,多办事,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6.定编定员的作用
1. 定编定员是企业组织生产、调配劳动力的依据
2. 定编定员是编制劳动计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3. 定编定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此外,定编定员还可以控制企业各类人员比例,改善劳动组织,贯彻劳动分配的有效措施,加强劳动纪律。
7.定编定员的方法[1]
1.按工作效率定编定员
按工作效率定编定员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出勤率等因素来确定人员数量,也就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人员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的定编定员。
2.按设备定编定员
按设备定编定员是指根据工作量确定机器设备的数量,再根据设备数量、设备利用率、开动班次以及工人看管定额和出勤率来确定人员数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以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工种的定编定员
3.按岗位定编定员
按岗位定编定员是指根据工作岗位的多少、各岗位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班次等因素来确定人员数量。该方法适用于看管大型联运设备的人员、自动流水线生产人员,也适用于没有设备又不能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如检修工、质检工、电工等的定编定员。
4.按比例定编定员
按比例定编定员是指按照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确定某种人员数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企业内各种辅助生产或服务性部门的定编定员。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定员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定员是指先确定组织机构和各职能科室,明确各项业务分工及职责范围以后,根据业务工作多少和复杂程度,结合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来确定人员数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编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