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知识链模型

百科 > 知识管理工具 > 知识链模型

1.知识链概述

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了 “知识链(K-Chain)”是形成一个知识组织创新周期的一系列互动过程。知识链的四个部分之间的相互渗透,加快创新的速度。知识链包括四个阶段:内部知晓(Internal Awareness),内部响应(Internal Responsiveness),外部知晓(External Awareness)和外部响应(External Responsiveness)。

2.知识链的功能特征

1.知识链具有传播性。

2.知识链具有动态性。

3.知识链具有制衡性。

4.知识链具有收益递增性。

3.知识链的四个阶段

4.知识链模型

美国学者C.W.Holsapple和M.Singh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链模型概念,该知识链模型由主要活动功能和辅助活动功能两部分组成。主要活动功能又由5个阶段组成:知识获得、知识选择、知识生成、知识内化、知识外化;辅助活动功能由4个层次组成:4层次结构由领导、合作、控制、测量组成,构成了知识链的5阶段4层次结构。该知识链模型表明了知识链的“产出”是各个阶段的知识“学习”活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知识链模型

5.知识链模型中的主要功能

6.知识链模型的缺陷

1.知识链缺乏环境的适应性;

2.知识链缺乏动态性,它没有反馈,没有表现出知识的无限循环。

7.知识链模型的改进

改进的知识链模型

Image:改进的知识链模型.jpg

二次改进的知识链模型

Image:二次改进的知识链模型.jpg

知识链模型的改进体现:

1.体现了知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双循环过程;

2.在知识链中引入用户这一关键环节;

3.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竞争对手们对难于模仿的隐性知识的利用上。

8.知识链模型的案例分析[1]

案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知识链模型构建——交互性学习

基于知识链的视角考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更多的是知识、信息、技术的融合,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链条。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知识链模型构建知识流动的网状特征、双向循环流动性、知识多元价值增值性以及知识链的技术依赖性等。制造业投入的服务化与制造业服务外包,特别是研发设计等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部分都可能通过服务外包而实现知识创造,可见知识链构建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中的重要地位,生产性服务业价值的彰显特别是知识密集功能的发挥更希望能嵌入到制造业企业的关键性部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知识链模型构建,如下图所示,知识传播主要在于知识库的构建,需要各种类型知识的集成,必然要求专业性的技术研发与信息服务业企业为之提高专门的信息集成服务和支持。知识创新程度及其融合的有效性得到尽可能地放大,这也是知识链模型构建的竞争优势所在,战略联盟性伙伴关系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保持的重要支柱。知识创新主要是知识的转化过程,通过知识群化、外化、融合、内化等过程实现知识的转移与创新。知识应用主要通过财务顾客员工流程、产品等服务机构的引入,实现知识的链接与融合。以上三个阶段的实现均是构建在交互性学习的平台之上的。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知识链模型

Image: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知识链模型.jpg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组织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但知识与其它资源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如知识的使用具有非排他性;知识本身具有边际报酬递增、无形损耗的性质;知识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需要支付一定的代价。知识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需要构建特殊的交互性学习平台。知识链成员间的交互性学习决定了知识链的持续稳定发展,交互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在知识链中传播、扩散、转化、创新、应用和反馈的无限循环,如图3所示,通过交互性学习界面的融合实现各成员的知识存量、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知识链交互性学习过程

Image: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知识链交互性学习过程.jpg

1.知识传播与扩散的学习

知识传播与扩散是指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在知识链交互学习平台中以各种方式传输知识或技术的过程。具体包括这些子活动:通过查找、存取、评价或筛选而从外部资源中确认适当的知识;吸取、收集或汇集具有足够可靠性、相关性和重要性的知识;通过过滤、精炼、定位、解释、打包、汇编或将其转换成有用的表现形式来组织知识。

2.知识转化与创新的学习

知识链中不同层次的主体知识进行传播和扩散,其方向具有不可逆性,规模呈不断放大的趋势。同一层次主体内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转化过程经历知识的群化、外化、融合、内化等过程。隐性知识在不同层次主体之间传播与交流的过程称为知识群化,该过程是一个经验分享的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知识外化;显性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传播和交流的过程称为知识融合,该过程有利于知识链的持续增长和知识价值的放大,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链服务体系;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知识内化,是知识启发、主体学习、利用知识的重要途径。

隐性知识的外化不断丰富着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库,而有组织的显性知识则是隐性知识存在的土壤,两者相互转化、不断循环,大量有序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知识链融合与创新能力的螺旋式提升。知识创新是指通过发现知识和知识转化,或从获取、运用现存知识中衍生知识的活动。如通过调用所需要的获取或运用活动而监视组织的知识资源和外部环境;评估获取或运用的知识对创造工作的效用性,通过创新、综合、分析和构建而从现存知识库中产生新知识。

3.知识应用与反馈的学习

知识应用是指在现存知识资源中确认所需要的知识,并以适当的方式供应给需要这些知识的学习活动过程。知识应用强调知识链成员间知识水平的协调,包括成员间知识的存量、知识的吸收能力和知识利用能力的协调。知识反馈是指通过将创造过程中所衍生的新知识以知识流的形式反馈到整个知识链中,供其他成员学习、使用的活动。

通过知识链成员间正式、非正式的接触,将新知识置于组织之间的知识流中;知识链中的其他成员对新知识进行分析、评估、选择与吸收;其他成员在学习和使用新知识的过程中将心得、体会以及对新知识的认识(正面与反面)反馈给创造该知识的成员,从而实现交互学习的循环。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