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绿色审计

百科 > 审计类型 > 绿色审计

1.绿色审计的定义

绿色审计也被称作环境审计、生态审计,是绿色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商业学会(ICC)给出的定义是:“绿色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的业绩进行系统、有说服力、定期、客观的评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

绿色审计是针对全球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传统会计核算失真,未将资源环境纳入核算范畴而出现的会计核算虚假等问题,而进行的绿色核算公允性、真实性、合法性的认证审计监督。是为了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民间审计组织依据环境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鉴证。

2.绿色审计的主要内容

1.绿色审计的依据推行绿色审计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有:环保政策、方针、战略;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管理制度;审计行为规范。

2.绿色审计的目标绿色审计目标是为开展环境审计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境地:确保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公允性指验证被审计单位的环保资金使用、环保项目收支以及其他与环境有关的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完整、及时地记录,有关余额和发出额的记录是否正确、适当,有关事项的披露是否恰当,记录和披露环境绩效、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的方法是否合理。合法性是验证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循了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和环境标准。效益性是验证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

3.绿色审计的主体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统称为审计组织。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学科的问题,那么绿色审计则需要采用多学科、全方位、多层次的手段和措施,借助多方面的人才与专家,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审计的有效方法,在审计组织内部设立专门机构,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和具体审计目标,聘请专业人才或专家组成审计组进行审计。

4.绿色审计范围对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经济活动和治理环境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即包括:环境政策法规执行审计;环保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审计;环保资金绩效审计;环保投资项目和建设项目审计。

5.绿色审计应披露的内容有关企业自然资源、环境计量的真实性、合法性,环境资产、环境资本金、环境成本、费用、环境效益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报表附注应披露环境保护信息状况,未来发展前景信息状况,环境控制绩效分析及执行环境法规等情况。

3.推行绿色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推行绿色审计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当今绿色消费盛行,而ISO14000认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6年正式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被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护照;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就是对产品原材料生产到消费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或无害认证[4】。我国已经是WTO正式成员,应该尽快推行审计监督,借鉴发达国家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操作技术,逐步建立起绿色审计的理论框架、工作规则和报告标准,使绿色审计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推行绿色审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巧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将环境资源列入国民资产核算,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未作任何反映;资源产品的出口价格不含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在国际贸易中暂时具有价格优势,但无疑会损失我国的长远利益,造成境内生态环境失调;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只考虑实际生产成本,对“自然成本”则忽略不计,客观上鼓励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因此,建立绿色审计,有利于强调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责任,使环境成本得到合理反映。

3.推行绿色审计,可以促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严格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通过建立绿色审计,可以 对环境进行价值度量,并对环境功能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的变动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而为有效治理环境提供可信赖的信息;而投资、运营资金不足,污水处理体制的不规范等环保工作的问题的解决。也要求我国进一步强化绿色审计监督。

4.推行绿色审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重视绿色审计,对企业生态效益进行系统评价,推进环境质量的恢复,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发展潜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此外,许多国家都提倡或要求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外国投资、上市,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失真将会产生投资误导等监管问题,为适应上市所在国的要求,必须推行绿色审计。

5.推行绿色审计是优化引进外资的需要

发达国家的环保意识较强,环境法规和标准较严格,企业为寻求利润最大化,很可能将国内污染严重的产业以投资或出口的形式转嫁至发展中国家。绿色审计审查有关项目的环境因素,考虑环境因素进行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故能有力地规范和制止这类污染转嫁,使企业引进技术密集型、安全和节能的项目。

4.实行绿色审计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我国传统上没有将环境资源列入国民资产核算体系,也未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国民经济损失作任何反映。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也只考虑实际生产成本,几乎不考虑“自然成本”,客观上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造成国内生态环境失调,损害了我国的长远利益。绿色审计制度特别强调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有助于环境成本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会计核算中得到客观、合理的反映。

二是可促进全社会严格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审计机关通过环境审计对环境的功能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环境污染和治理状况等信息的确认、计量、评估及其披露,提高各部门、各行业的环境保护意识,督促和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环境问题。

三是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审计机关通过绿色审计,加强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一方面可避免或减少由于会计核算失真造成的投资误导行为,鼓励发展技术密集型、节能、环保的产业,抑制或减少重污染项目的投产;另一方面可督促企业重视生态效益评价,开发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品,提升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档次。

5.当前审计机关应采取的措施

虽然我国的绿色审计理论研究尚处在探讨阶段,但国家审计机关早已开展了包括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等方面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审计评价,并注意开展了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等“绿色审计”实务工作。《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指出,要“积极开展资源与环境审计,加强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关的资金、重点生态保护工程、重点流域(或区域)污染治理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与环境审计模式。”从近期情况看,审计机关可继续做好并开拓性地开展以下工作,为绿色审计制度的建立创造条件:

一是继续加强与绿色GDP核算相关领域的审计,促使我国绿色会计核算系统的建立。各级审计机关要继续加强环境投资、排污费、污染治理费等与“绿色审计”相关的审计工作,开展环境保护资金的专项资金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尽可能广泛地对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的环境影响开展审计评价,为推动我国尽早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做一些基础工作。

二是从推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研究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推动绿色GDP和绿色审计相关立法工作。审计机关在开展环境审计过程中,要从审计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审计为完善规章制度服务的视角出发,发现我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完善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尽快开展绿色GDP核算及相关立法工作,并开始着手研究相关绿色审计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是在政府采购项目审计中开展绿色审计评价,督促政府尽早实施行绿色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直支出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消费产品和市场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审计监督推动政府采购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可引导我国实现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模式的建立,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绿色审计的理论研究。我国绿色会计的研究起步晚、发展慢,既没有绿色会计法律制度,也没有实践操作规范。在目前情况下,审计机关可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审计的理论和操作技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审计理论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一方面推动和规范绿色审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推动我国建立绿色会计制度的步伐。

五是普及绿色审计知识,培养相关人才。可在审计人员中开展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普及绿色会计和绿色GDP核算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关绿色经济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知识,应列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培养审计人员的环境监督意识,为以后较好地全面开展绿色审计监督培养和储备人才。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