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百科 > 财务管理术语 >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什么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的简称,为了方便通常简称为CF。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和发展未来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

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由来[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西方会计界,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演变与创新,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严重冲击和批评,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完整的和规范性的会计理论框架,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的新的会计问题。自1976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的《财务会计与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中首次出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一专门术语以来,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而对这方面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财会专门理论研究体系。

3.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2]

1.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

2.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定义;

3.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4.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5.分析某些重大财务会计问题。

4.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类似于一部会计的宪法,是一切会计理论的目标指引方向,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评估已有会计准则的质量,保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避免不同准则之间的矛盾冲突,确保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而且还能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对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指导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展新的会计准则,并为其制定指明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使用者提出新的信息需求而定期对会计准则加以修订和完善。同时,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3、在缺乏公认会计原则的领域,起到指导会计实务的基本规范作用。即面对经济环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缺乏相关会计准则对该业务进行规范时,可以作为替代性的规范文件。

4、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5.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性质[3]

一般认为,理论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在对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知识的科学而又系统的结论,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概念则是抽象概括出事物现象固有的共性的那一部分,并且运用概念之间的关联以反映事务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所以,会计理论是人们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实践材料进行加工概括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的科学系统的结论。会计概念就是对实践中大量的、一般的、抽象的各种会计现象,找出其中共性特征升华而来的。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具有层次性的逻辑体系。但是这些基本概念绝对不是凭空捏造或人为给定的,它是从会计理论广泛的概念中,抽取出具有相互耦合,紧密关联的,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其目的在于将无穷的会计问题缩小到和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运作直接相关的问题上,藉以回答会计准则在制订和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问题。既然概念框架是规范和指导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那么它本身就不是会计准则。

关于这一点,西方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和IASC都有非常明确的界定。譬如,IASC在其《编报财务报表的概念框架》的引言第二段中即开宗明义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它不为任何特定的计量和报告问题确定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取代国际会计准则。”FASB在其《概念框架的说明》中也指出:“概念公告不像准则公告,概念框架不要求成为公认会计原则。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没有建立描述特定项目或事项的会计程序或披露实务,而这些是由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发布的。”所以概念框架不是规范会计实务的准则,而是用于规范会计准则的理论,是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是会计理论的一部分。

6.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特点[3]

1.稳定性、普遍适用性。因为理论本身只作一般性的描述,不作具体的规范,而概念框架着重研究与制订会计准则有关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财务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编报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协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财务会计信息并据以做出恰当地分析判断。所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指导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具有相对稳定和普遍适用性的特点。

2.预见性。前已述及,概念框架的性质是会计理论的一部分,而理论,尤其是一个完善的、完整的理论,不仅能描述事物的本质,解释事物是什么,还能对事物未来发展可能的方向做出科学的和客观的预期。从会计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一般是先有会计实务的需要,才有会计准则的规范,另外对会计实务当前所遇到的会计处理问题,有些根本就没有会计准则来规范,而会计准则的制订,需要一定的周期。

所以,会计准则的制订,存在一定的时间落差性。当现存的会计准则不能或尚未规范现实的会计问题时,就可以求助于规范会计准则的理论——概念框架所提供的基本原则,从中取得处理会计实务问题的参考依据。

3.逻辑严密性。概念框架不仅用来解释和预测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是如何”,更重要的是,指导今后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应当如何”。概念框架属于规范会计理论的研究范畴,其形成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即不是依赖会计实务中现行的惯例,而是从会计学中基础的概念出发,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讨论和界定,找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性,藉以规范和指导会计实务。所以由演绎法推导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经过了一个反复演绎推理的过程,其结果必能使各种概念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逻辑体系。

7.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3]

1.为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财务会计最基本的概念,如财务报告的目标、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以及确认计量原则等都做出了规定,这样,概念框架就为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在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时,对于该准则的规范是否内在一致,所引用的概念是否逻辑严密并在所有准则中是否统一使用它们等问题,有了一个理论基础。

在1982年,当时的FASB主席唐纳德·柯克认为,“有了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的制定就有了方向。否则,它们的制定将是缓慢的。如果缺乏概念框架,势必招致外界集团的批评,比如指责会计准则的发展是毫无目标与宗旨的”或者说,“只有以概念框架为指导,将来的会计准则才能以更为合理和一致的方式制订”。Solomns也曾说“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如果没有概念框架,就像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没有宪法一样。”所以,概念框架可以使财务会计准则保持其内在的逻辑一贯性,减少或避免不同准则的冲突。

2.对缺乏会计准则规范的会计问题提供指南。具体会计准则虽然是对具体会计实务的规范,但由于经济生活中的交易和事项千差万别,变化迅速,加之新的经济业务、经济事项不断地涌现,然而准则制订却是一个相当耗时的程序,不可能及时跟上实务的发展,这就使得会计准则不能事无巨细地对所有情况都加以规范,而且有些会计准则有时也难以适应实务的发展。

因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对会计实务背后的一些基础性概念等进行描述的,这时,可以反过来指导会计实务。

3.可以节省准则制订成本,提高准则制定效率。因为许多会计问题具有共同的要素,当会计准则制订机构接触到这些问题时,不用再花费较多的时间重新探讨其中所涉及到的相同概念问题,所以,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4.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会计信息。概念框架可以增进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帮助使用者了解财务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理解会计信息的涵义、作用与局限性,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济决策。

8.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订的原则[3]

1.系统完整性原则。要从总体上把握应该包括哪些概念要素,划分几个层次,按怎样的逻辑进行系统地归类,尽可能保证概念框架基本内容全面完整,前后逻辑一致,用语一致,使整个概念框架形如一体。

2.继承性原则。概念框架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不能全部抛弃,而要“扬弃”,对其合理科学的部分要继承,使会计理论前后相连。

3.发展性原则。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作为会计理论一部分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财务会计概念及其关系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在制订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遵循发展性的原则,对不适应社会经济环境无法再起到应用作用的部分,要及时的加以修订和完善。

9.CF的优缺点[4]

(一)CF的优点

1.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概念框架是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是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宪法”,也就是说它对会计职业界的影响有着许多与宪法对美国法律与规章一样的影响(安东尼,1987)。如第1、2号eF非常成功,这两号公告把会计职能从单一的经管责任推进到财务报告,并使业界人士更关注报告过程中的财务信息使用者。第1号CF讨论了会计的目标,第2号CF则讨论了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质量特征,它们为FAsB制定特定会计问题提供了指南。

2.概观胜、规范性的概念。概念框架中的概念应当是基本概念,以使其它的概念能从中演绎出来,也就是说能够应用推理的方法导致其它概念的产生,使所制定的会计准则达到内在的一致性。这符合FASB“构建一套权威的演绎性概念”的目的。所以,CF应是规范性的,它应阐明财务报告的最终目标及基本概念一一从财务报告目标所推导出的各层次的概念。同时,它也应非常概括,以使不同企业不同时间在各种环境下均能适用。CF确实做到了某些一致。当然应该使其像宪法一样,在使其广度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同时,允许有某种灵活性,以使之能够适宜一些较小的环境变化。

3.节约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时间,提高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概念框架可令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效益。因为概念结构解决了准则制定中的许多共性问题,它通过对一些共同要素的界定,增加了FASB对每个问题的反映速度。同时,尽管它不能消除在这些向题上的争论,但是它可以避免对每一共同要素重复的争论(所罗门斯,1986)。如第6号CF公告列示了财务报表要素,这样在讨论其它会计准则问题时就无须重复定义这些要素了,从而大大节约了FASB的时间。同时,也使得与这些要素定义有关的准则更加一致。

(二)CF的缺点

1、CF本身缺乏内在一致性。如CFNo.l、2、3(No.3后来由CFNo.6代替)基本保持理论一致,但是C]谢0.5的发布却破坏了其概念框架的一致性。有学者认为,第5号CF的发布是失败的,它除了描述现行实务之外,应该说毫无建树,它是非规范性的,它所承诺的要解决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问题没有实现,且计量问题被有意回避了(安东尼,1987)。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应该首先在FASB内部得到解决,然后才能在会计职业界得到解决,而不应为了便利,只寻求妥协。造成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FASB的7位成员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各自的利益倾向,经过博弈妥协的结果,所以使CF的内在一致性受到破坏。

2、CF缺少会计对象这个基本概念。会计对象是会计的一个基本概念,正确认识会计应当反映什么、核算什么与报告什么,对于改进会计的方法与程序和进一步完善会计理论的内容,都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而在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所缺少的一个基本概念正是会计对象。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直接论述财务报表的各项要素,一而不把各项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即对象)来研究。

3、CF缺乏“财务报告”这一内容。会计目标、质量特征、要素定义、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FASB并没有把财务报告纳人CF体系中,因此严格说来,Cl,是不完整的。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95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弥补了这一缺陷,但遗憾仍然存在。

4、CF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所得税会计,’中有关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标准,即何时确认为负债或者资产、是否将递延额折现,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10.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体[5]

1.财务会计要素

(1)财务会计要素的定义

财务会计要素,也称财务报表要素,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首先,财务会计要素受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一方面,财务会计目标影响财务会计要素的范围和分类,以满足“向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设立了合理的财务会计要素,才能进一步对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最终实现财务会计目标。所以,财务会计要素的划分必须遵循可行的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财务会计目标变化了,财务会计要素也要随之变化。其次,财务会计要素受财务会计假设的制约。

所有财务会计要素都是以会计主体假设为前提来描述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指标的。各要素都着眼于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主体不是持续经营的,未来的经济利益也就无法衡量。若没有会计分期假设,就不能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有了会计分期假设,才有及时地描述不断变化情况的指标数据,从而形成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财务会计要素的划分才有意义和可能。而使用各要素指标描述主体情况时,必须有货币计量假设才能够确定各指标的值,而且不同指标的值才能加总,从而得到综合指标。

当然,财务会计要素还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会产生新的财务会计对象,进而引起财务会计要素内容的变化。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会导致财务会计要素内容的扩展。

(2)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我国实行了基本准则后,对财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规定比较简单,而且由于没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关确认与计量的规定散见于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之中。因此笔者认为,在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可将散落在准则和制度中的有关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面的规定进行集中、整理,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另外还要确定财务会计要素确认的基础,建立科学的确认标准。而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就是对符合财务会计要素定义的项目予以货币化,在计量过程中,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即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应对财务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这些关键点进行详实阐述,从而为将来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依据。

2.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概述,反映了会计信息的本质,是连接财务会计目标与其他概念的桥梁。FASB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作用归纳为:

  • 为制定与财务报告目标相一致的会计准则提供指南;
  • 为会计信息提供者在选择不同方法表述经济事件时提供指南;
  • 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和其他组织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解,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表述基本相同,但在先后顺序和结构层次上有一定差异。例如,FASB在《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论述,它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决策有用的重要质量特征,而相关性又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可比性是决策有用的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针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质量特征。另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还有两个约束条件,即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由此可见,美国的会计质量特征是有层次划分的。

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以会计原则的形式予以说明的,与西方没有本质区别,不足之处在于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缺乏层次划分,且未涉及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约束条件——效益大于成本原则。我国将会计原则划分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和修订性的一般原则三个层次,并对各项原则进行了主次排序,对其如何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考虑在修订性的一般原则中补充成本效益原则,按国际惯例将现有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合并为可比性原则。当然在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层次划分、排序时,要考虑环境因素,随着环境的变化,不同质量特征的相对权重也会发生改变。

3.财务报告体系及其内容

财务报告体系是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手段,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由会计报表(这里指财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三部分组成。在财务报告体系中,最重要、最可靠的会计信息由会计报表提供,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则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对外报告体系。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财务报告体系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披露的及时性方面,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应考虑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在会计报表部分,应增加和细化可计量的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在会计报表附注部分,应加强对不可计量的无形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对企业并购、关联方交易及其他重大事项进行详细披露;在财务情况说明书部分,应适当、谨慎地增加财务预测的内容。同时,要考虑财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虽然目前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季度财务报告,但这还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缩短信息披露的时间,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用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应用,可以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南和判断现行准则是否恰当的依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而这些概念之间应当相互关联、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笔者认为,应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位为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财务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以会计假设作为基础来构建,其主体包括财务会计要素、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告体系等内容。

11.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1]

借鉴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有的研究成果,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层次和内容:

1、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对象,三者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个层次。

(1)会计目标。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对于会计目标,我国往往借鉴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即“决策有用观”。但是,会计目标本身就是特定会计环境下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进行的一种主观认定,会计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会计目标相关成果不可以简单的套用。一般认为,“决策有用观”比较适宜于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并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会计环境,而“受托责任观”比较适合委托方和受托方可以明确辨认的会计环境。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十分发达,国家作为委托方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并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号”服务来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当一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人素质尚不能保证理解复杂的会计信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些都决定了我国会计目标定位不应完全脱离“受托责任观”而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事实上两者并不完全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关注受托责任的同时必然需要作出有关决策以评估代理人履行受托责任的好坏;而要关注决策有用,做出决策时也必然受委托代理关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2)会计基本假设。是由财务会计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主要是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是作为财务会计存在和运作前提的基本概念,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序都离不开主要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所建立的基本假设。缺乏这些前提假设,就不会有财务会计了。

(3)会计对象。由于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报表应设置那些要素,设置多少要素都必须限制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受到会计对象的制约,若会计对象不明确,会计要素的设置就会失去客观依据。

以上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假设都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位同等,构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个层次。

2、财务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二个层次。

(1)会计要素。是指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对象,也是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财务报表的各种信息是以会计要素为基础的。因此怎样定义会计要素,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处于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之间,是两者之间的“桥梁”。既反映会计目标的基本内涵---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又和财务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一起统驭着财务报告信息批露的范畴。我国目前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13项一般性原则,因其未清晰体现这些一般性原则的层次性而倍受争议。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重新建立包括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并体现其层次框架,辩明关于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问题。

在基本假设的前提下,考虑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对象便具体化为财务会计要素;为了实现会计目标,正确的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具备规定的分层次、有主次的信息质量特征。因此,会计要素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二个层次。

3、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三个层次。

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中对会计要素进行定性说明和定量描述的过程,称为“确认与计量”。根据会计实务的实际程序,任何一项交易,从开始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到通过报表传递已加工的信息,总要经过两次确认:第一次确认是为了正确的记录,称为初始确认;第二次确认是为了正确地列报,称为再确认。

在初始确认的基础上,按照财务报告的目标把账户记录转化为报表与项目,成为对报表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这是财务会计的最终要求,因此,这一系列的会计处理过程构成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终层次。

总之,财务会计概念内容框架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人造的概念系统,它存在并运行于特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财务会计假设是该系统的周边界限,本质、目标、原则、对象等则是该系统的结构部件,这些部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即在会计本质的指导下,以会计目标(质量特征属于目标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为逻辑起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演绎、实证、定量、事项和伦理等方法)逐级开展会计原则、会计对象以及会计对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预见概念框架的未来发展,最终使概念框架体现出内涵完整的概念体系、深刻的哲学思维和科学的实证系统三方面特征。

12.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1]

1、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明显滞后于经济环境形势和实务的发展。现行经济环境下出现了许多会计实务的新问题,如市场创新中的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产品融资以及物价变动影响、国际结算、衍生金融工具等会计新问题,迫切需要相应的新的会计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加以指导。

2、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一些重要会计文献往往观点不一,甚至相互抵触,从而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因此需要建立一种相互联系的目标与基本概念协调一致的体系来指导和规范。

3、我国面临的经济环境正与西方国家日益趋同。尤其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国际惯例接轨更是大势所趋。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重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建立了各自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因此,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势在必行。

13.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注意的问题[6]

(一)与国际准则相协调

会计是国际贸易的通用特殊语言,加入WTO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的顺利进行,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各个国家(包括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奠定在大致相同的概念基础之上,否则概念基础不一致将给会计准则和会计的国际化带来诸多障碍。作为准则制定概念基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制定时就必须要考虑其与国际准则相协调的问题。

(二)对国外的概念框架适当的借鉴和发展

国外在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个领域走在了我国的前面,而且有了不小的成就,这就为我们的建立工作提供了一个参考。但是,参考借鉴并不是彻底的复制,我们的视角要全面,要分析国外现有框架的不足之处,在充分了解其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不完善的地方加以发展。

(三)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体现国家化标准

会计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属性,会计的技术性可以确保各国之间的会计程序、方法、技术和一些基本的会计学概念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会计的社会性源自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具体差异,不可能完全相同。在概念框架制定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考虑了实际需要的概念框架指导下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才能有效的指导我国的会计实践。

(四)概念框架要有前瞻性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能朝令夕改,而且要引导今后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并通过前瞻性保证概念框架的相对稳定性。这种前瞻性建立在其对目前和未来一定时期的会计环境的客观把握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变化的现阶段,更是要求概念框架把握住实践发展规律,对具体准则的制定起到前瞻的指导性作用。

(五)与现有准则的协调平稳过渡

我们在讨论制定概念框架时要考虑与现有准则的协调问题,我国庞大的会计体系才能有效的运行。在稳定同时,考虑逐步向科学的概念框架过渡。

(六)由谁来完成概念框架的制定工作的问题

在我国由谁来完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工作呢?笔者认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可按如下程序进行:首先,由财政部广泛征求会计行业基层工作者、专家等的意见,形成意见稿,然后由各行各业派代表就意见稿讨论选取最好的方案,最后由财政部统一意见,以法律的形式发布并实施,整个过程要体现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原则。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