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领导关系

百科 > 行政发展 > 领导关系

1.什么是领导关系[1]

领导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领导者与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

在整个社会的宏观范围内,领导关系包括所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领导者与领导机构、领导机构与领导机构之间的关系;在某一组织体系的微观范围内,领导关系就是领导者之间及其与所在组织之间的关系。

2.领导关系的两重性[1]

任何一种领导关系,都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1、领导关系的自然属性是指,只要人类需要共同的劳动和生活,就需要分工协作,需要有人从事组织、指挥、协调和引导工作,这是所有生产方式中一种普遍的、共同的规律。

2、领导关系的社会属性是指,领导活动总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直接表现为某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导者总是代表和反映着一定社会掌握领导权力的阶级与集团的利益。领导活动的目标、目的,领导活动的方式、方法与 领导活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带有某种社会特点。

在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领导关系的本质,对领导关系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

3.领导关系的分类[1]

1、从领导关系的历史形态划分,领导关系与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致的。随着社会历史形态的变化,领导关系相继经历原始社会的领导关系、奴隶社会的领导关系、封建社会的领导关系、资本主义社会领导关系和现代开放型社会领导关系五种类型。

2、从领导活动的体制因素划分,领导关系主要体现为权力的集中与分散,具体表现为中央与地方关系、条条与块块的关系等。

3、从领导活动的方式因素划分,领导关系表现为直接领导与间接领导关系、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关系、指令性领导与非指导性领导关系、支持性领导与参与性领导关系。

正式领导关系是存在于正式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以及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正式领导关系是一种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领导关系。

非正式领导关系是存在于非正式团体或组织中的一种领导关系,具有随意性与易变性等特点。

4、从领导关系存在的空间结构划分,纵向来看,领导关系表现为一个环节,即领导者一被领导者的关系;横向来看,领导关系表现为层次结构上的区别,可以分为宏观领导关系和微观领导关系两大类别。

宏观领导关系是指存在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宏观领导关系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党和军队的关系,以及党中央与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之间的关系。

微观领导关系是指存在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的领导关系。它既包括正式组织成员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包括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5、从领导关系的方向性上划分,领导关系可以分为上行领导关系、下行领导关系和平行领导关系三种。具体包括: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关系;领导者与一般群众之间的领导关系;党、政、企不同组织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党、政、企不同组织领导机构之间的关系;领导集团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者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领导者同亲属之间的关系。

4.领导关系的特点[1]

1、客观性

领导关系的客观性是指,领导关系作为领导活动过程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一种现实结果,其形成与运动,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领导关系的产生和发展都来源于人类丰富的领导实践,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其次,领导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自身运行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人们对领导关系的认识和调控,归根结底是对领导关系客观存在的反映。再次,领导关系是一种与领导活动关系密切的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闭合性,影响和制约领导关系的各种因素具有客观性,它们包括:既定领导关系、领导体制领导环境等。因此,对领导关系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是以各种客观条件为前提和基础的。

2、社会性

领导关系的社会性是指,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领导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中的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关系。离开了社会,领导关系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

领导关系的社会性表现在:领导关系必然受制于一定历史条件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道德伦理关系,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和时代特点。领导关系的社会性,还表现在它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上。

3、动态性

由于构成领导关系的两极,即权力和服从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因而它们的变动使领导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导致领导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领导体制、领导素质以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在内的各种环境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以及与一定社会形态相适应的领导关系,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4、强制性

领导关系的强制性主要基于使权力客体服从的需要。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实质。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领导关系,总是伴有一定的强制机制,以保证被领导者的服从。当然,强制性并不排除被领导者的自觉自愿服从,也不排除领导者采取非强制手段,使被领导者就范。

5、扩张性和渗透性

领导关系的扩张性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对其权限和权力行使领域的扩张。权力是领导关系的存在前提,人类权力扩张的本能使得渗透性成为领导关系中普遍具有的一种趋势。渗透性既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也存在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

在正式组织内部,领导关系的渗透性主要表现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非正式影响和“超范围”、“超权限”影响。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领导关系的渗透性表现得更为复杂和微妙。在现实生活中,正式组织的领导者常常把自己的权力和影响渗透到非正式组织中去,以扩大自己的“关系圈”和“关系网”。同样,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导者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自己的权力和影响渗透到正式组织中去。

6、复杂性

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组织成员的不断增加,领导关系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这不仅表现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纵向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领导者之间的横向关系上。领导活动中的相互关系之所以会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领导关系自身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领导工作的职能交叉、利益得失、人与人的个体差异、外部环境影响等。

5.领导关系的作用[1]

领导关系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良好的领导关系能使领导集体内部形成优势互补,激发领导活力,增强领导集体整体的适应能力,优化领导格局。

2、良好的领导关系有利于保证领导活动和领导事业的持续发展。

3、良好的领导关系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

6.领导关系的影响[1]

领导关系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

1、正面效应,就是积极、友好、和谐的领导关系,它有助于调动领导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领导集体的团结和活力,促进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领导效能的提高。

2、负面效应,就是消极、庸俗、内耗的领导关系,它严重干扰领导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领导集体内耗丛生,降低了领导效能。良好的领导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领导格局,使领导集体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领导业绩。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