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财务管理理论

百科 > 财务管理理论 > 财务管理理论

1.财务管理理论的概述

世界著名的《韦氏国际词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anary)第三版对“理论”一词解释为:理论是某一研究领域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设、概念和实用原则所构成的系统。我国的《辞海》对理论的解释是: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理论的解释是: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不论怎样描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非常密切并相辅相成的。它们互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每一方都有助于纠正对方的缺陷,使它变得更加完善。理论的职能是扩大经验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凡属科学的理论,必须能完整地、准确地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2)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根据上述理论的含义,结合财务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财务管理理论定义为: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理论研究的深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首尾一贯的理论,则是评估实务正确与否的指南。财务管理实务已有较长历史,但财务管理理论的出现则较晚。根据现有资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费。吉亚琴科教授倡导和创建的。在西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理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始终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务管理实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急需理论上的规范与指导,以求今后的财务管理实务得到更好的发展。

2.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从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与演进来看,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美国学者格林(Thomas L. Greene)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理财》标志着财务管理学科的诞生。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资金筹集与财务核算、内部财务控制、投资财务管理和现代财务管理等四个阶段:

1、资金筹集与财务核算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主要注重于资金筹措和财务核算、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回收及收益的计算,处理好公司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研究公司治理、证券发行和公司合并等有关法律性业务,为企业筹措资金服务。

2、内部财务控制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筹措资金,更需要重视资金的运作和使用效益的提高,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偿债能力,严格控制财务收支。因此,从这一时期开始,财务管理学的研究重心开始向内部控制(资金的内部管理)转移。

3、投资财务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企业财务管理开始重视现金流量的分析以及从企业内部对这些现金流量进行计划控制资本预算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到了50年代中期,资本预算以及货币时间价值引起财务人员的广泛关注。资本投资项目评估和选择的方法与技术得到了发展,财务管理日益重视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配置问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扩大,开始对投放于各种资产的全部资金进行管理。

从50年代后期开始,财务管理朝着“严谨的数量分析”方向发展。电脑的日益普及,各种复杂的计量模型的应用,使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等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资产负债表负债股东权益的分析再度受到重视。财务管理重点研究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形成,即研究如何均衡负债与普通股、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使企业形成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在这一阶段,财务理论借鉴经济学的新成果,以提高投资收益为目标,以时间价值理论和风险控制理论为基础,开始向高级管理领域拓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4、现代财务管理阶段

现代财务管理阶段的突出特征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计算机财务决策系统;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财务管理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

3.财务管理理论的结构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作为对实践的能动反映,理论并非是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碎的,它侧重于研究行为主体及其行动的思想,阐明行为主体的行为为什么应是这样,不能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不能采取那样办法的缘由,从而帮助行为主体在思想和观念之间寻求相互联系的思路、理由和目标,权衡可供选择的观念、程序和方法,扩大理论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可见,理论对实践具有本能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解释、评价、指导和预测等方面。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人类在长期财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是理论一般在财务管理这一具体领域里的体现。系统化认识要求有一定内在结构。结构是系统的“部分的秩”,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或者说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同其他系统的结构一样,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结构也具有稳定性、层次性(包括等级性和多侧面性)、可变性、相对性等特性。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

1、界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展示其整体框架,使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层次化。

2、揭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指明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

3、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路,指导和促进财务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指南。

4、有助于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有效地改进财务管理实务,促进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4.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1]

由于制度背景的不同,中西方财务理论研究难免会存在差异。然而,除了差异之外,我国的财务理论研究与西方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5.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构架[2]

现代企业是一个不断失去平衡同时又不断争取新的平衡的矛盾体。在争取新的平衡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角色。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财务管理理论的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对财务管理能否扮演好这个角色起着决定作用。笔者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为主的基本理论;二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过程为主的结构理论;三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为主的相关理论。

6.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3]

20世纪是财务管理学从独立走向完善的世纪。从20世纪初期的筹资管理,到二战后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到60年代中期的投资管理,再到70年代的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以及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经营财务管理,这五次飞跃性的变化,被称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21世纪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加纷繁复杂的环境,必将对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