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国民经济学

百科 > 经济学分支学科 > 国民经济学

1.国民经济是什么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列出权威工具书对这一概念的解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2]的解释是: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主体。

2.《现代汉语词典》[3]的解释是:一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体,包括各个生产部门和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等非生产部门。

3.《辞海》[4]的解释是:一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各产业部门的总称。包括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各部门。

经济学分支学科
部门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保险学
不确定性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财政学
产权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供应链物流学
第三方物流学
灯塔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分销物流学
风险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非稀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规模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公司金融学
工程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国际统计学
过剩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公共管理学
宏观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后勤学
混沌经济学
护理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经营经济学
经济动力学
公共财政学
计划经济学
经济预测学
基本建设经济学
激进派经济学
金融学
金融工程学
实验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经济控制论
价格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建筑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经济伦理学
近代统计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社会学
家庭经济学
军事经济学
经济政策学
家政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空间经济计量学
快乐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开发经济学
会计公共关系学
理论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务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
劳权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
民生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
描述统计学
农村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能源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
品牌生态学
品牌经济学
品牌学
区域经济学
穷人经济学
企业物流学
企业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
歧视经济学
气象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人事管理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神经元经济学
商品运输学
商业经济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
生物经济学
商品学
数理统计学
水利经济学
商业地理学
投入产出经济学
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
土地经济学
图书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
物流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技术学
物流会计学
物流经济学
维基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污染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心理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现代物流学
宪政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现代金融学
心理统计学
新货币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信息系统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邮电通信经济学
渔业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电子商务物流学
资源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
知识产品经济学
转轨经济学
综观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
质量经济学
自然灾害经济学
知识经济学
[编辑]

综合以上解释,可以认为国内对国民经济的基本定义就是:由一国相互联系的所有产业部门所构成的总体。

依据笔者所掌握的英美经济学工具书,他们均没列有国民经济辞条。其原因可能是:他们认为经济就是国民经济,故不必再列,或者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基础,部门是企业的组合,故国民经济是多余的,或者他们认为有宏观经济就不必再用国民经济。

也许,国民经济这一概念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而国民经济计划则是以部门为基础的,企业仅相当于生产车间。目前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仍然编制年度与五年国民经济计划(规划)。因此,国民经济这一概念将继续存在。

关于国民经济在中国的起源尚没有见到相关论述。从很大程度上说,这一概念源自英文或俄文的翻译。其英文是National Economy。不管其起源如何,这一概念在我国已是一个成熟的较为普及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都可应用的概念,任何人为的消除是不合适的。现在的问题是它与宏观经济以及国民经济有没有重复,其独立存在价值为何。笔者认为,结合汉字特点可以对三者的异同作一分析。

首先,宏观经济的外延大于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应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部分。宏观经济可以包括:国民经济,国家经济,政府经济,公共经济,国际经济,全球经济,总量经济,市民经济(百姓经济),社会经济,跨国公司经济,等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对立,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相对立。

其次,从国民经济内涵上看,国民经济既涉及“国”,又涉及“民”,可谓是从国计民生的角度观察经济。因此,国民经济一词更注重经济的本质,意欲国家、百姓共同富裕,强调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更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因此,国民经济比之宏观经济更为具体、有形、务实,体现国家干预、以民为本的特征。此外,国民经济比国家经济外延要宽,它还包括百姓经济。

再次,从历史发展看,国家经济这一概念产生最早,国民经济次之,而宏观经济最迟。依据德国学者罗雪尔1843年所著《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朱绍文转译自日本岩波书店山田雄三译本,181——191页,商务印书馆,1981),至少在1686年以前,就有国家经济的概念,至少1805年就有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而宏观经济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才出现的概念。从起源上大体可以说,国家经济与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度)对应,国民经济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换相对应,宏观经济与资本主义(成熟)制度对应。现在国家经济这一概念只有历史价值,而国民经济则由于历史与东方传统(没有国哪有家)一直发挥重要作用。

2.国民经济学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者对国民经济一词用的较少,但对国民经济学一词则用的较多。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富论》[5]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学先驱之作,现有中译本文献中可以查到的直接以国民经济学为名的西方经济学专著主要是非英美学者,特别是德国学者。

  • 如1915年翻译出版的日本学者津村秀松所著《国民经济学原理》,
  • 1914年翻译出版的德国学者傅克斯所著《国民经济学》,
  • 1938年翻译出版的德国学者狄尔所著《国民经济学原理》,
  • 1951年翻译出版的德国学者恩格斯所著《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 1958年翻译出版的奥地利学者门格尔所著《国民经济学原理》,
  • 1981年翻译出版的德国学者罗雪尔所著《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原著是1843年出版),
  • 1962年翻译出版的德国学者卢森堡所著《国民经济学入门》(原著是1951年出版),
  • 1970年翻译出版的德国学者李斯特所著《国民经济学体系》(原著是1841年出版),
  • 1983年出版的瑞典学者维克塞尔所著《国民经济学讲义》(原著是1893年出版),
  • 1987年出版的德国学者欧肯所著《国民经济学基础》(原著是1940年出版)。

西方学者(尤其是19世纪以前)所说的国民经济学主要不是指国民经济的学科(科学),而是指国家角度的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异体,甚至是政治学的一个部份([德国],罗雪尔,15页)。目前美国经济学会对经济学的1—3级分类中没有国民经济学学科,但其一级与二级分类中有部分与国民经济学相关。

国内学者提出国民经济学可能首推厦门大学的钱伯海教授。据说中国的经济学门类中,所以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或专业(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中)中设立国民经济学二级学科,主要与钱伯海教授的力主有关。钱教授1986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应该是先驱之作,后来钱教授又陆续出版了多次修订版(国内也有学者把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计划经济学》或《国民经济管理学》或文化大革命前的《国民经济计划(学)》看作是最早的国民经济学,笔者以为这两者差异较大,不应归为一起)。

钱教授认为,国民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民经济运行规律,不仅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而且还涉及国家管理等上层建筑,在研究中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清楚社会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的全过程,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从钱教授的多次修订版本中可以看出其国民经济学体系中的变与不变两个方面。其不变者是国民经济学体系中几个这样的模块:财税机制与调节、货币信贷与金融脱节、对外经济及其调节、国民经济总体模式及发展战略;其变化者是对总需求、总供给、总供求平衡的论述加大力度,其论述越来越趋向于把国民经济学转为国民经济管理学

笔者以为,国民经济学究竟是什么,可能正像数学是什么一样,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永久话题。这里我们应从实际与国情出发,可以就国民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点说明。

首先,正像国民经济在我国有特殊作用一样,国民经济学理应具有特殊作用(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今日西方学界基本不用国民经济学这一概念就弃之。虽然国民经济学来源于国家经济学,但由于汉字特点,国民既是一个词(代表公民),又是两个词(代表国与民)。因此,保留并发展国民经济学可能是中国经济学的特色。

其次,依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及多数国内学者的看法,经济学是一个大概念。在其中,可以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及经济史学。在理论经济学中可以进一步分为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等。在应用经济学中可以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等。另一方面,经济学也可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均应属于宏观经济学。

再次,从历史上看,政治经济学产生最早,至少在1615年以前就已在法国出现(《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1214页,下同),英文的政治经济学至少在1767年以前就已出现,政治经济学一词流行于17至19世纪。国民经济学则是19世纪才出现,且主要集中于德国、奥地利。经济学一词出现最晚,是在1879年由英国学者杰文斯提出(取代政治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出版名著《经济学原理》之后经济学才普遍流行。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与国民经济学相近,但更近于国家经济学,后来的政治经济学则更近于宏观的理论经济学;早期的国民经济学接近于政治经济学,后来的国民经济学则接近于应用经济学。

3.国民经济学应该是什么

就国内而言,目前对国民经济学的解释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过窄,一种是过宽。

过宽的学者认为,国民经济学不仅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而且研究上层建筑,要研究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与使用的全过程。过窄的学者认为国民经济学就是国民经济管理学。笔者认为,国民经济学过宽则容易与(宏观)经济学或公共事务学科相混同而缺乏特色,以至于近些年这一学科不够景气;

过窄则容易成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而成为国民经济管理学以至于发展空间有限。合适的发展应该是取中。国民经济学应从属于应用(宏观)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原理(主要是宏观经济学理论)与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分支)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证经济学。这一定义是借鉴了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届得主弗瑞希(1895——1973)对计量经济学的定义思路。弗瑞希把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定义成为经济理论、统计学与数学相结合的经济学。由此,笔者认为国民经济学的体系建设应该是:

1.国民经济方法论。这里的方法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哲学,一是技术。哲学层面是指国民经济学中应有演绎法归纳法、类推法,应有证实与证伪,应有逻辑法、案例法等。技术层面是指由美国学者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列昂惕夫所创立的可解剖国民经济部门之间(再生产环节之间)直接与间接相互依存关系的投入产出方法。

2.国民经济统计学。这一学科目前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国内的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均已较为完善,可以从中选择部分内容加以适当补充即可。

3.国民经济信息论。这一学科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建设,一是从信息论出发,逐步引申到经济信息论、国民经济信息论;一是从信息产业出发,逐步具体到经济信息产业、国民经济信息产业。自然也必须研究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之间的关系。

4.国民经济预测学。涉及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预测、主要经济分量的预测。这一分支目前国内也相对成熟。可以在现有的预测学、经济预测学基础上经删减、修补而成。需要注意的是参数预测与非参数预测并举,不可陷入误用、滥用、乱用数学的误区。

5.国民经济政策论(或国民经济管理学,管理就是政策制订、执行的过程,此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这一分支在国民经济学体系中作用特殊。因为国民经济原本目的是为制定政策服务。根据现有的情况,可以考虑重点抓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关税政策、技术政策、经济安全政策、环境政策、社会政策这几个方面。此外还要研究政策制定程序、政策执行机制等。

6.国民经济地理学。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中国是一个大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不少于470万平方公里,从南到北仅土地颜色就至少有红、黄、黑三种;湿润区占32%,半湿润区占15%,半干旱区占22%,干旱区占31%;山地占1/3,高原占1/4,平原占1/8;耕地占13.5%,森林占16.6%,草地占42%。[1]这种多样的地理特征丰富了这一学科。

7.国民经济模型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型论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分支既可以从技术角度,如经济计量模型、系统动态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经济控制论模型、灰色模型等出发,也可以从案例出发,如选择国内外若干模型(体系)逐一解剖。

8.国民经济生态学。资源、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建设国民经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早在20多年前我国学者就已提出,现在由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人们对绿色GDP的更加重视,建立这一学科也更加迫切,条件也更加具备。

9.国民经济军事学。这一分支在军界、民界都有一定的研究。但从深度上讲,远远不够。突出的制约是军事资料有限。时至今日,国防部、中央军委没有网站,像军事经费、各军种、兵种人员数量等可以公开的数据仍用传统方式保密。没有基本数据,既不利于这一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军事的发展。

10.国民经济人口学。人口学是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一个学科。人口学的分支也在发展,如老年人口学、人口经济学等。现在需要把人口学理论、方法与国民经济结合起来。

11.国民经济法学。这一分类可以考虑这样一些内容:与国民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及重大判例(包括与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的),制定与国民经济有关的法律之程序,与国民经济法律有关的执法实践,比较法律研究,等等。

12.国民经济战略与规划论,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不能没有战略,不能没有作为战略具体化的规划。笔者认为,今后(人均1000美元之后)中国的大国战略应是倒三角,即以强国(强军)为支点,以富民、美景为两高点的倒三角战略。这一战略包含:国防建设、经济发展、教育事业、专项四个子战略,有了战略再研究规划(体系)。目前我国的规划编制既重复,又割裂,必须改革。

13.国民经济社会学。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互动的。国民经济发展必然涉及社会组织、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社会价值、社会规范、社会权威、社会基层(社区)、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稳定、安全、和谐)、社会越轨、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历史等。

14.比较国民经济学。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民经济实践、不同的国民经济理论,这就需要进行比较研究。至少应该有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研究、不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研究,不同模式的国民经济研究。

如果上述学科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则国民经济学就不宜再单列一科,因为这会导致重复,合适的做法是可以开设一门“国民经济学导论”或“国民经济学原理”,这正如哲学系不应开设哲学、数学系不应开设数学一样。

基于以上论述,笔者建议国内高校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上均应设立国民经济学专业。目前部分高校在计划外设立国民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因为易于和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中的管理相混,建议相应改为国民经济学,否则也易于归为管理学门下而名之不正。

国民经济学也许是中国经济学(体系)发展的一个特色点、突破点、制高点。

评论  |   0条评论